俄罗斯中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
2022年10月10日 10: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10月10日第2504期 作者:邓沛勇

  在俄罗斯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和俄罗斯外交政策的共同推动下,俄罗斯历史教科书对中国史的着墨较多,相关内容大体上较为客观,虽然尚有值得推敲或有失公允之处,但整体上有助于俄罗斯中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窥见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的作用,认识到新中国取得的发展成就。

  多部教科书含有中国史相关内容

  2014年,俄罗斯制定了《历史统一教科书新教学法总体纲要》,规定由全国历史协会和各出版社分别组织专家编写新的历史教科书,之后虽然出版了不同版本的教科书,但版本逐渐减少,体例逐渐清晰。2021年,为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提升学生素质,俄罗斯颁布了新版历史教科书,主要有三个版本,即А.В. 托尔库诺娃方案、O. B.沃洛布耶夫与A. B. 基什科娃方案、B. P. 梅丁斯基方案,各地区和学校可在这三个版本中自由选择。上述各版本历史教科书之间虽然存在一定差异,但都由俄国史和世界史两部分组成,其内容设置均需符合统一的课程标准。下文将以俄罗斯新版历史教科书为例,探究其中与中国史相关的内容及其分布。

  俄罗斯从5年级开始,开设历史课程,研修内容为世界古代史,6—11年级分别开设世界史和俄国史两门课程,其中10—11年级的课程以俄国史为主。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中国历史的内容较为分散。在《世界古代史》中分布于第6章的第22—23节,即“中国的孔子教会了我们什么”和“中国第一次统一”。在《世界中世纪史》中分布于第10章第31节,即“中世纪的亚洲:中国、印度和日本”。在《1500—1800年世界史》中分布于第4章第28—30节,在讲述东方传统社会和欧洲国家的殖民活动时涉及中国。在《1800—1900年世界史》中分布于第5章第28节,分析了中国的封建制度和现代化进程滞后问题。《世界现代史》第1章第14节概述了中国国内的情况,第2章第31节对亚洲和非洲国家的状况进行了阐述,其中关于中国的内容较多。《世界当代史》第1章第3节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中国,第2章第12节分析了1918—1939年间的中国,第3章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介绍了中国的情况和作用,第4章第24节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的状况,第5章在讲述21世纪全球历史时分析了中国的经济发展成就。

  不同时期中国形象描述存在差异

  俄罗斯中学历史教科书以时间为轴,用专题形式阐述各国历史,中国史相关内容贯穿于5—10年级历史教科书之中。通读各年级世界史教科书可以发现,在其中,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国形象存在差异。

  在介绍中国古代史时,教科书展现了繁荣强盛的中国形象。有关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出现在5—8年级的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加上通史内容繁杂,所以仅简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史相关重要信息,其中秦汉之前的历史占比较高。

  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比较推崇孔子,在5年级的历史教科书中用了整整一节来介绍孔子的生平、思想、社会贡献及其作品,并有5处直接引用孔子的论述,还阐释了孔子的育人思想等。

  《世界古代史》第23节介绍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封建王朝——秦朝,主要涉及秦始皇统一中国、长城、中国人民的智慧和秦始皇兵马俑等,教材中还使用了指南针、长城和兵马俑等的图片,让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情况。

  6年级历史教科书介绍了唐、宋、元等朝代的情况。在与唐、宋相关的部分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和大运河,关于元朝则重点介绍了蒙古的崛起、成吉思汗远征和古都北京。此外,还介绍了当时中国的教育和科学发展情况,阐明了中国有先进的农业和手工业,发明创造活动也非常活跃,还分析了唐宋时期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此章节的图片也颇具“中国风”,有中国的僧侣、北京天坛、唐三彩和刺绣作品等。

  7年级历史教科书以中国为例探究东方国家的状况,但并没有详细介绍中国历史的进程,其侧重点在于东西方社会模式的对比,着重分析了国家机构的作用,体现了东西方国家管理模式的差异,此外还探究了东方国家的等级制度等。

  而通过教科书对近代以后的中国历史的介绍,俄罗斯中学生看到更多的是一个遭受屈辱后没有放弃,不断探索最终再次崛起的中国。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有关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出现在8—9年级的课程中,大致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中国近代的历史:一是西方列强在工业革命之后开启了瓜分世界的狂潮,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西方列强的侵略,并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作为这方面的代表;三是清政府虽然被迫采取了一些挽救措施,如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但最终都成效有限,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1900—1950年间的中国历史被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放在现代史部分进行概述,相关内容主要出现在9年级的教材中,篇幅不大。主要介绍了中国人民为摆脱屈辱进行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红军长征、中国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过程以及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社会和经济状况等。

  对新中国的介绍也出现在9年级的历史教科书中,按照时间先后分析了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新中国的成立、发展和进步,改革开放后中国在经济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国人民探索和选择本国发展道路的历程等。

  客观介绍与待商榷之处并存

  总体而言,俄罗斯的历史教科书通过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历史,大体上为学生勾勒出了中国历史的脉络,其相关内容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以时间为轴,以专题模式概述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这样既可以呼应俄罗斯历史课程标准中对培养方案的要求,也能够培育学生的历史思维,加深他们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

  二是较为客观地介绍了中国各时期的历史,特别是中国古代史。这部分内容贯穿5—8年级的历史教学,除介绍中国古代的政权变更外,也用较大篇幅介绍了中国的文化及其国际影响。

  三是强调了中国的大国地位。除近代之外,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一直以大国形象出现,有关教材中阐明了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经济交流的重要通道,中国的科学技术在古代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不仅四大发明影响深远,农业和手工业技术也遥遥领先。

  四是介绍了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种种困难,赞赏中国人民的辛苦付出和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但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对中国的讲述也存在一些可商榷之处,具体表现为:一方面,课程设置有模糊不清之处,导致学生难以清晰勾勒出完整的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如古代史部分只介绍了比较强盛的王朝,对春秋之前的历史和三国两晋南北朝只字未提。另一方面,对部分事件的阐述值得推敲,如在讲述两次鸦片战争和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时,对俄国侵占中国大量领土只字未提,与历史事实不符;在讲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也没有提及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全球层面的作用。此外,在遣词造句上有些随意,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中关于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章节标题为“反现代化的历史传统”,当时的中国虽受诸多因素掣肘未能开启工业革命进程,但不宜将其概括解释为“反现代化传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金帐汗国史研究”(21BSS0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