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英国杜伦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联合成立的比较现代性研究中心启动仪式暨“求是博雅”论坛在浙江杭州举行。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西比较的哲学、文学与美学研究及文化传播、中心建设与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学术对话。
中国作为后发国家,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现代化、现代性关涉人类社会发展的最根本问题,对现代性的研究兼具理论与现实意义。浙江大学人文学部主任许钧结合自身研究成果,对“比较”意涵进行阐释。他表示,比较研究实则是一种研究方法、一种研究视野和一种研究发现,比较现代性研究中心的成立,关乎的不仅是方法的选择,更是立场的选择,通向的是自我与他者交融、参照和丰富的道路。杜伦大学艺术人文学部副主任吉尔斯·盖珀提出,要在数字化人文学科、跨学科人文学科、医学人文学科、创新文化与遗产管理等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学术议题上,开展广泛的跨学科全球合作。
中国语境中的现代性是一种“翻译”的现代性,即在后现代主义到来之前尚未完全形成的现代性。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王宁提出,这种“翻译”的现代性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另类现代性。全球化的到来架起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桥梁。“现代性”是一个来自西方的学术术语,有必要对其在西方语境中的起源与发展进行回顾。
德国哥廷根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多米尼克·萨克森梅耶表示,当下,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平衡性、分配的复杂性更加凸显。同时人类愈发处在全球化的共享空间,对于现代性的理解早已跳出西方单一现代性的桎梏,需要在比较中对全球化的“多元现代性”现象,或者说不同面向的现代性变体所形成的长期稳定趋势和差异,加以考察、阐释。
文学伦理学批评是在伦理批评思潮中产生的一种新理论。浙江大学外语学院教授聂珍钊提到,文学伦理学批评以伦理选择、伦理身份、伦理意志等术语,分析文学文本中的伦理选择,解读各类文学作品,剖析不同环境和语境下的伦理选择实例,强调文学的伦理价值,寻求对读者的道德启示和指导意义。同时,任何理论都必须有自身的理论架构,否则论证就不能构成理论。文学伦理学批评的理论基础建立在伦理选择的核心范畴之上,而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架构作为有系统的基本结构和模式,可以成为文学理论的逻辑与原理基础。
在杜伦大学现代语言与文化学院副教授、比较现代性研究中心副主任杜萨纳·拉杜诺维奇看来,由于现代性的复杂面向和现代性所处阶段的差异,目前对现代性的内涵还难以确认,但现代性的定义仍然是值得重视的学术母题。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