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功能语法的三大流派
2022年05月09日 09: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5月9日第2401期 作者:卫晓 刘丽芬

  功能语法是从功能角度描述和解释语法及语法现象的科学理论,它不仅研究语言功能如何决定语言形式,而且关注语言如何体现交际功能。现代功能语法主要有欧洲、俄罗斯、美国三大功能语法流派,其中最具影响力的当属英国的系统功能语法学派和俄罗斯的功能语法学派。

  俄罗斯功能主义思想流传已久,早在20世纪初,苏联语言学家库尔德内、谢尔巴等人就曾对传统结构语法“只关注语法之间形式关系”的研究理念提出异议,认为语言形式和意义不可完全分开,社会文化的情境意义也会对语言产生重要影响。现代俄罗斯功能语法流派中最具特色的是以邦达尔科、佐洛托娃和梅里丘克为代表的三大功能流派,体现为以下三大理论。

  功能语义场理论

  邦达尔科是彼得堡功能语法学派的领军人物,也是俄罗斯功能语法的集大成者。邦达尔科以语言中的功能规律为出发点,针对不同语义范畴构建了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框架。“功能语义场”理论是邦氏功能语法学派最核心的研究内容。功能语义场是以语义范畴为划分依据,将不同层次的表达内容集合在一起,具有完整系统性的语言聚合体。其系统性既体现在以语义范畴为核心的多种语言表达手段的层次性上,也体现在“场域”特征的结构性上。语义范畴主要通过语法单位和语法类型实现聚集语义的功能,由此,聚合而成的功能语义场一般通过语法范畴汇集词法、句法等多层次表达手段。功能语义场中最典型、最常用的范畴意义是功能语义场的核心部分,非典型、出现频率低的语言表达单位组成了该语义场的边缘部分。其“核心—边缘”结构有助于对不同层面的语言表达手段进行高效有序的分析。

  邦达尔科采用“意义到形式”和“形式到意义”的双向研究思路,综合考虑语言运用中的社会及个人心理因素,系统分析抽象语言中的语义范畴和现实中的交际实践。“形式—意义”双向描写原则融汇了消极语法和积极语法的精髓,与传统的结构语法相辅相成。建立在功能语义场基础上的邦氏功能语法,可以将传统结构语法割裂开的具有同一语义功能的不同语言表达形式聚合为一个有机整体。功能语义场搭建了邦氏功能语法的建构框架,运用各层次的语言手段对语义范畴的功能及机制进行全面描写。但此流派的功能语法是立足于传统俄语语法逐步发展起来的较为完善的理论研究体系,具有一定的原生性,语义范畴的语法属性也大大限制了功能语法的体系完善性。

  交际语法理论

  佐洛托娃是俄语交际语法的创始人。交际语法的核心是功能句法,从语法的交际功能出发,通过句子模型探索各语言层面的语言交际功能。针对句子模型分析,佐洛托娃提出了“句素—词组—简单句—复合句—语篇”五级层次的描写结构,总结了分别以名词、动词、数词、形容词、状态词为模型主体的简单句模型,由此,提出“句法场”这一概念。句法场是围绕句子的原始结构,由结构的语法变体、结构—语义变体和同义现象的变化组成的句法体系,包含了简单句模式在交际中产生的众多变体。位于句法场中心位置的是语义和交际功能完整的句子模型,位于外围的是句子模型的各种语法变体。

  句法理论核心是通过总结基本句子模型和与之相对应的各种句子变体,从简单句、复合句到篇章进行有机融合,从而扩展句法场的研究外延。佐洛托娃的另一贡献是将交际语法与语篇分析相结合,提出了“交际类型句”的概念。交际类型句是指从交际功能角度对语篇中的句子进行类型划分。在语篇分析中不同类型的交际类型句相互作用,以此达到不同的交际目的。佐洛托娃的交际语法理论立足于语言各层面结构,以“交际性”为核心将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及修辞学进行有机联系,扩展语法的应用范畴,增强语法阐释能力。交际语法对语言的结构和功能有较强的解释力,为俄语的教学实践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但佐洛托娃的理论未完全摆脱结构语法的思维方式,对语言机制的普遍性解释力不足。

  “意思文本”理论

  梅里丘克曾是莫斯科语义学派的重要成员,是著名“意思?圳文本”模型理论创始人。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机器翻译应运而生,梅里丘克以语言学理论和机器翻译为基础,建立了系统的“意思?圳文本”模型理论框架。“意思?圳文本”理论旨在建立“意思”与“表达方式”之间双向转化的语言处理器,最终实现自然语言的机器翻译。机器翻译需要对自然语言进行高度的形式化处理,梅里丘克从功能主义思想出发,致力于对语言的形式化描写研究,探寻自然语言的各个层次及各层次之间转化的描写规则。梅里丘克将从“意思”到“文本”的过程分解为语义层、句法层、形态层、语音层之间的转化,研究内容也涵盖了语言学各个分支:语义学、形态学和句法学。80年代,梅里丘克提出自然语言各层次描写及相互转换规则应存储在“意思?圳文本”模型的知识库中,由此《俄语详解组合词典》应运而生。“意思?圳文本”模型通过词典中的系统标注展现词汇语义关系并详细描述词语的语义功能,最大限度地解决了词汇搭配组合问题。该模型最初分析的语言是俄语,随着梅里丘克移居加拿大,所分析语言由俄语扩展到了英语、法语、德语等。梅里丘克的语言思想既继承了俄罗斯功能语法的传统,又吸收了欧美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很强的理论实践性。该理论在计算语言、人工智能和机器翻译等领域也验证了自身的正确性。

  与欧美的功能语法研究不同,俄罗斯功能语法自成一派,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征。俄罗斯功能语法各学派立足俄语研究,既对传统语法有所革新,又保留了大量的结构语法研究体系,弥补结构语法的不足并对其做了必要的补充。实践表明,无论是功能语义场的范畴研究、交际语法的语篇分析,还是“意思?圳文本”模型的机器翻译应用,都证明俄罗斯功能语法学派在逐渐完善理论体系的同时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俄罗斯功能语法各流派以探索语言功能如何影响语言形式选择为目的,以描述、归纳语言事实为主,但对语法现象的阐释力有所欠缺。随着与外界交流的加强,虽然俄罗斯功能语法各学派也融入了对英语、法语等其他语言的共时对比研究,但受政治、历史因素影响,主体研究仍以俄语这一单一语言为主,对语言的普遍性研究略显不足。尽管俄罗斯功能语法还存在诸多问题,但其独特的研究视角与较强的实践能力为世界语法提供了独树一帜的研究范例。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