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高校法治教育的举措及经验
2022年03月21日 09:5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3月21日第2371期 作者:廖欢

  高校法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西方国家在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教育体系与模式。深入探讨这些典型案例,对于提升大学生法治素养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以价值理念引导高校法治教育

  所谓价值塑造就是高校法治教育在符合学科发展逻辑的要求下,必须体现社会政治经济及其思想内容,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要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认识。以美国为例,其高校法治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就是“培养美国公民”,这也是美国高校法治教育的宗旨。在1994年克林顿政府颁布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所确立的八项教育目标中明确指出:“美国的每一所学校都要教育学生做有责任感的公民,学校应教育学生从理论上认识、从思想和行为上接受美国制度与法律的合理性和权威性,使学生逐步具备符合本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所要求的法治观念和品格,明确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从而自觉地维护国家的尊严,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因此,美国高校法治教育类课程体系的设置、内容的取舍、实施方式始终围绕着这一目标,着眼于对高校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美国价值理念塑造引导高校法治教育体系建设模式具有明显特色,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高校法治教育呈现出强烈的政治观。美国法治教育具有明确的目标,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明确的教育方案指导学校教育。美国高校的法治教育已从中小学的理念教育上升到对法律深层次的研究,使学生不断加深对美国法律制度的理解,进而认同并遵守这种制度。二是法治教育首先是理念教育。美国高校法治教育主要是一种理念教育,通过教育让大学生具有法制理念。三是法治教育方法以及内容层次的多样化。美国高校法治教育体系完备,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规定了具体的教育内容,环环相扣,引导学生深层次认识美国的法律制度,强化学生对美国社会制度的认同。

  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法治教育

  在新媒体技术发展过程中,高校学生无疑是最活跃的群体。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当代高校的教学方式、内容和形式。因此,在高校法治教育实践中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开展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法治教育。日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一套适合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大学生法治教育的方法。

  一方面,在法制建设上,日本制定了完备的法律规章制度。为了让高校学生更加正确地使用互联网技术,获取积极向上的网络信息,形成独立完善的人格与道德,日本政府相继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法规条例,如《青少年安全上网环境整备法》《规范互联网服务商责任法》《规范电子邮法》和《禁止不正当接入法》等,来维护网络信息环境,指导学生认知新媒体时代法规与道德要求。

  另一方面,日本制定了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法治教育原则。这一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日本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法治教育人员把大学生个体作为中心,在尊重其地位的基础之上,采用各种手段与方式调动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其次是建立合作分享的使用原则。新媒体时代高校的法治教育可以不分地理远近,不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因素限制,为师生提供内容形式统一且丰富的法治教育共享资源,及时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沟通交流,实时把握受教育者的思想状况。最后是完善数据分析制度。数据分析是新媒体环境下的一种重要方法,日本学者很早就根据互联网大数据的开放性、信息的海量性、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实施了新的法治教育方法。

  创新高校法治教育形式

  高校法治教育形式的选取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行之有效的方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英国高校法治教育形式丰富,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课堂教学中,英国采用有组织的活动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其主要教学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将法治教育作为独立的授课单元,单独安排时间进行。二是将法治教育的内容嵌入其他课程(如历史、地理甚至数学课)中进行,这一方法较为普遍。三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通过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或社区开展的活动进行法治教育,此种教学方式受到学生广泛欢迎。

  在实践教学中,许多英国高校也会采用多种制度确保法治教育的成效,其中包括, 治安法院模拟审判竞赛制度,该制度旨在以一种创新且极具吸引力的方式向大学生介绍法律制度,使学生有机会亲身体验司法过程。刑事法院模拟审判竞赛制度,该项目得到了英国各地律师协会的资助与支持,已连续开展20年,每年约有2000名学生、300名律师及90名法官参加。这一项目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有关人权、责任、司法制度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校园律师制度,这一制度是由英国公民教育基金会在1998年英国政府发布的《科瑞克报告》基础上,于1999年建立起来。经过长期实践,该制度赢得了高校师生、学校和律师协会的支持。参加该项目的律师事务所与学校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律师还可以走进课堂,与学生一起探讨法律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内容。地区校园律师制度,该项目意在帮助那些愿意为本地社区作贡献的中小型律师事务所与当地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其运行模式与校园律师制度相同。

  基本成效与改进思路

  审视上述国家高校开展法治教育的成效,不难发现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一是高校法治教育具有很强的政治功能。二是高校法治教育形式和途径多样化。在法治教育形式上,除了教学,还有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开发的各类新媒体平台,以及大量实践活动和环境熏陶的教育。在教育途径上,家庭和学校仍居重要地位,社区、大众传媒也逐渐成为重要的教育途径。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新媒体平台实现“渗透式”“隐蔽式”等间接教育方式,重视学校环境在教育中的作用。三是在高校法治教育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外许多国家的法治教育比较注重联系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事实,从具体事实中抽象出法制观念。

  同时,也应该看到,对比上述国家高校法治教育活动,还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高校法治教育目标需要更加明确;其次是制定统一的高校法治教育内容;最后是改进高校法治教育方法,强化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广东金融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