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繁荣文艺创作,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电影产业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民群众审美娱乐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国产电影票房持续走高,接连刷新纪录,《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长津湖》等影片赢得了国内观众的广泛赞誉,中国电影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前景。随着越来越多国外优质电影产品的引入和国内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娱乐需求,内容创新能力不强、质量不太高的国产电影已无法满足观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把内容质量放在首位,尊崇匠人精神,精雕细琢每一个细节,打磨真正的好产品”,是电影剧本创作和其他内容生产者的文化追求。
国产电影文本内容质量与观众评价现状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电影产业蓬勃发展,票房纪录屡创新高,世界排名稳步提升。截至2021年底,银幕数突破8万块,居全球首位,是第二位北美银幕数的近两倍。2012年至2019年间,年度票房由170.7亿元增至近642亿元,与北美的差距逐年缩小。2020—2021年,受疫情影响,电影票房有所下降,但2021年我国电影总票房达472.58亿元,稳居世界第一,影片产量跻身全球第三。过去五年,中国电影生产总量超过4000部,仅次于美国、印度。纵观近三年的国产电影,票房和文本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但与欧美电影相比,仍有提升空间。2018年以来,《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唐人街探案3》等国产影片票房成绩不俗,但电影文本内容的整体评分并不太高。尽管中美电影的票房差距不大,但国产电影文本质量的观众评分整体上低于美国电影。
如果单纯从票房总量和增长情况、国产片票房占比、每年票房排名前十的国产电影数量等数据来衡量国产电影文本质量,是以偏概全的,这只能说明国产电影量的增长,而中国大陆庞大的电影消费人口给予了国产片票房增量的灵活度。电影口碑会对后期持续性票房产生显著影响,不过口碑与票房之间并未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通常来说,后期持续性票房会受到电影口碑的高度影响,总票房受电影口碑的影响程度则处于中等水平。而声誉较高的导演、明星演员最能影响电影票房数据。故而,能体现电影文本内容质量的指标不能完全依靠电影票房指标来衡量。
影响电影文本内容质量的主要因素分析
电影的市场行情是难以预测的,而精通“讲故事”这门艺术是可以把握的。电影文本内容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剧本的质量,而会讲故事的国产电影剧本则比较少。这既有中国编剧本身的原因,同时受到了各种利益相关主体的影响。当前,国产电影原创力不足的主要问题在于:一是缺乏创新思维和开拓视野,内容单调,情节设置老套,类型电影文本同质化,文本模仿、抄袭和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二是现实生活题材的艺术化改编和表达不足,除了《我不是药神》等少量影片外,一些生动的现实题材很少在电影艺术中得到反映。三是热衷于市场造势、营销和票房表现,重商业价值,轻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没有沉下心来在文本创作质量和艺术表达方面下功夫。四是优质IP开发力度不足,新老经典文本创新性不足,粗制滥造的跟拍、翻拍现象严重。比如,李幼斌版的《亮剑》播出后,其跟风翻拍之作粗制滥造,缺乏表演和表达艺术的神韵。五是注重明星效应,薪酬分配畸形。尽管不少明星演员的演技一直为人所诟病,却能得到占据整部电影制作成本相当高比例的片酬。因而,剧本创作者、一般内容生产者与导演、制作人和明星的收入反差过大,过低的劳动报酬导致编剧艺术的劳动价值得不到很好的体现,很大程度上挫伤了电影艺术创作者特别是剧本生产者的积极性,致使高品质原创作品更为难产。六是商业主义至上,导演、明星和投资人片面追求商业利润,人为削弱剧本原创品质,剧本的著作权和原创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故而,剧本故事创作与艺术加工、IP价值与内容为王、电影内容创新的社会网络与扩散丰富等三重要素是提升电影文本质量的关键环节。
提升国产电影文本内容质量的主要策略
分析国产电影文本内容创新能力有多重维度,从麦基的编剧故事理论来看,应该将目光集中于剧本创作和剧本故事的文化创新与艺术呈现;从IP理论和创新扩散角度来看,除了编剧主体外,还应该关注其他主体的创新环境营造和创新激励作用。
首先,立足于编剧本身,以及与其紧密相关的剧本资源开发体系,对与电影文本内容制作紧密相关的社会主体进行分析。其次,以编剧和剧本为核心,从不同主体要素角度分析可能对剧本创作和开发产生的作用。最后,基于前两者,提出提升编剧的剧本创作能力和电影内容质量的相应策略。
在编剧层面,提高准入门槛和编剧团体话语权,切实提升IP保护效果,完善教育培训制度,提升编剧团体的创作能力。一是从内容生产角度来看,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技术进步带来了内容生产方式的变革,网络作品资源的剧本转化具有不确定性。二是从知识产权(IP)的角度来看,提高编剧话语权,有效保护编剧的劳动成果和著作权。三是构建剧本开发体系及其相关措施,防止急功近利、粗制滥造的作品泛滥。四是完善编剧人员的培训、教育和深入生活写作的内容创作制度,在电影类型开拓、电影题材故事、内容创作技法、叙事视角与表达、文学象征技巧等方面提升其文化艺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在政府层面,精准施策,优化内容审批主体、程序和著作权保护措施。2016年11月,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的《电影产业促进法》从国家层面对电影概念的界定、电影创作、摄制、发行、放映活动,以及电影产业政策保障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一是在内容方面确定了“专家审查制”的基本原则,强调“进行电影审查应当组织不少于五名专家进行评审,由专家提出评审意见”。二是在内容开发和创作体系方面,我国缺乏剧本创作和资源开发团队支撑电影内容质量。三是在著作权保护方面,政府管理部门出台相应措施,构建剧本创作、内容制作的署名、模仿、复制、盗版、抄袭等侵权现象的专家评估团队,在内容审批或电影播出后的监督环节,评估和认定审查编剧开发团队的著作权,确保编剧团队的著作权不受侵犯。
在市场层面,平衡编剧剧本、内容制作、发行、放映之间的力量,内容创作由取悦观众的立场、信仰、价值观和情感,转向引导观众的价值观及其消费取向。一是内容创作不能完全屈从于电影产业价值链下游的压力,而应以优质内容引导市场潮流。二是电影观众的立场、信仰、价值观和情感超越内容质量本身,内容质量标准界限模糊,需要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三是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和观众的期待会打破国产电影的“保护性平衡”,国产电影质量提升刻不容缓。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愈益加深,越来越多的国外电影产品特别是好莱坞电影进入我国电影市场。不容忽视的是,就电影内容质量和制作技术而言,我国电影工业仍处于发展阶段,尚未能与好莱坞电影分庭抗礼。国产电影若想真正走向国际,在内容创作质量上势必要有壮士断腕的治理勇气和决心。
在观影受众层面,一是要引导受众客观理性地评价电影内容、撰写个体观影感受,营造电影内容创作的良好社会环境。受众在发表影评和跟帖、留言评论时,要真诚、客观、理性、向善,尊重电影创作者的劳动,学会换位思考,尽量少用尖酸、刻薄、谩骂、讽刺等话语。二是要自觉抵制网络水军操纵影评行为,以及过度拔高或贬低式的恶意评论行为。三是发挥社会主体的监督治理作用,尤其是在电影内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内容著作权、引进版权等方面,积极行使监督职能,形成一种保护和促进电影文本原创的创作环境。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