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挖掘脱贫攻坚精神的理论内涵
2022年07月06日 09: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6日第2442期 作者:梁军 孙文凯

  2021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绝对贫困已经成为过去时,但脱贫攻坚精神仍需坚持和弘扬。厘清并坚持“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的理论逻辑,对于站在理论思维的角度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脱贫攻坚精神的马克思主义维度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认识事物的根本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面深化改革,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下大力气解决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同时,中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且复杂,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精准施策。

  只有在全面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定点”“靶向”解决贫困问题,脱贫攻坚才能抓铁有痕、踏石留印。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可以说,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法宝。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也必须精准认识乡村振兴的特殊性。与脱贫攻坚相比,乡村振兴在对象范围、领域维度、发展理念等方面有其独有的特征。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全面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要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

  “精准”之所以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方法论,原因在于其背后的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原理。“矛盾”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也是其根本观点。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脱贫攻坚伟大斗争的变化发展同样是在矛盾运动中不断推进演化的。中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各具特殊性,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中必然会面对复杂多样的情况。只有在复杂的贫困现象面前尊重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像在脱贫攻坚中一样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才能在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中事半功倍,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真正发挥拔穷根的作用”。

  脱贫攻坚精神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通过脱贫攻坚,激发了广大群众奋发向上的精气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发展中偏重效率而忽视公平的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传播,夯实了党员群众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精神基础。共同富裕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裕,也是精神领域的富裕,脱贫攻坚战作为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社会主要矛盾的代表性治理实践,不仅在物质生产领域逐步实现更加公平合理的经济社会生活,而且其所锻造的脱贫攻坚精神也写进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成为时代的宝贵精神财富。脱贫攻坚在目的、过程和结果上均体现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价值指向,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具体体现。

  脱贫攻坚精神很好地诠释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上下同心,尽锐出战”是脱贫攻坚实践的基本组织方式。近代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一盘散沙的旧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最大程度上动员和组织起来;在旧中国一穷二白基础上建立的新中国,只有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下,才能够举国同心。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党的领导为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提供了政治和组织保证,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凝聚了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在新征程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做好与脱贫攻坚的衔接,这不仅要求在精神领域传承好“精气神”,也要在组织经验、发展方式、工作体系等方面做好过渡、衔接和转型。从本质上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是抵御风险挑战、聚力攻坚克难的根本保证。

  脱贫攻坚精神具化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

  脱贫攻坚精神中的“开拓创新、攻坚克难”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核心之一创业精神的表达,创业精神有着鲜明的目标旨向,那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这一创业精神在红船精神中体现为“开天辟地、百折不挠”;在延安精神中体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沂蒙精神中体现为“开拓奋进、艰苦创业”;在红旗渠精神中体现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同样,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一以贯之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继承和时代性发展。作为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源头的伟大建党精神,使得我们对精神力量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认识更加深刻。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两万五千里长征铸造的长征精神到今天的脱贫攻坚精神等,这些精神虽然有不同的具体表达形式,但是背后都承载着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这个核心就是所有红色精神的最大公约数。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最大公约数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新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现实表现,是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具体实践。

  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始终是我们党百年来的奋斗目标,在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不同阶段、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具体主题。在新时代,随着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消除现行标准下的绝对贫困,脱贫攻坚精神应时而生。当前,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不可少的任务之一。虽然不同历史背景下实践的主题和形式有所不同,但是这些实践的出发点和初心使命是一脉相承的,即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脱贫攻坚精神一定将发挥历久弥新的巨大作用。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