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媒体融合的模式创新
2023年09月28日 09: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9月28日第2745期 作者:许可

  当前,地市级媒体融合正处在由快速发展迈向全面推进的转型迭代期,具体表现为政策导向、市场驱动与自我变革等多重背景下的纵深发展与创新迭代。各地市级媒体在共性特征与特色经验方面探索出了具有参考意义的创新模式,包括生产方式、传播渠道、体制机制、综合运营以及社会治理等,这些模式创新对于地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具有深远影响。

  生产方式创新:“内容+平台”适应网络趋势

  媒体深度融合中,内容生产方式的更新与迭代关系到媒体改革效能的发挥,推动新老业态更替、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成为众多地市级媒体的主要举措。具体到地市级媒体融合,“及时止损”“精简瘦身”成为当下各地市级媒体的基本改革路径。一方面,缩减、淘汰不再适应网络传播生态或同质化倾向严重的传统刊物、广电节目,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关停并转”,将质量低、受众少、传播差、影响弱的版面或节目停刊或停播。另一方面,推动新旧媒体形态的融合式、渐进式变革,保留传统媒体形态中的内容优势,结合新兴媒体形态中的传播优势,整合既有媒体资源,提高自律利用效率。比如,地市级广电媒体与报刊媒体均会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或移动客户端,发布当地党委政府工作的权威信息,组织机构融合后则会由新型市级融媒体中心统筹规划,以全新平台进行信息发布,不再进行同类信息的同质化渠道传播,内容生产方式实现了集约与创新。

  权威信息渠道的打造同样需要适应网络传播趋势的新型平台。对于地市级媒体而言,就要积极打造内容权威、数据融通、用户众多、服务本地的嵌入型、区域型、智慧型数字平台。成都传媒集团打通集团内部各类要素资源,推动各媒体平台共融互通,形成“智媒体集团”,推进了地市级媒体迭代升级。无锡广电全面整合内容、技术、渠道与人力,将“无锡博报”平台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市级广电媒体中的旗舰,全面提升地市级媒体的新媒体影响力。可见,地市级媒体在数字平台建设中可依托智能技术、多元端口与传播矩阵实现传播渠道创新,将内容生产的资源配置加速转向互联网主阵地,开发适应网络传播特征的权威性新闻品牌与本土化内容产品,实现地市级媒体内容生态与传播生态的变革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组织+人才”激发改革动能

  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与中央级、省级以及县级媒体不同,地市级媒体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传媒市场容量、不同媒体机构的规模结构和实力差距,选择适合自身的融合路径。地市级媒体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自身的融合发展模式,可以各自建设融媒体中心和传播平台,也可以加强资源统筹和机构整合,共同打造地市级融媒体中心。目前较为普遍的是“报业+广电”模式,将当地报业与广电合二为一,整合为市级融媒体中心。在“报业+广电”的机构整合框架下,各地市级媒体内部的组织架构也随之完善。部分地市级媒体打破传统报社、广电与网站等单位的内部架构,以业务板块或运营创新为出发点进行机构设置。例如,福建三明市融媒体中心将原有25个部门精简为11个部门;安徽芜湖传媒在转型中将原有22个科室合并优化为6个“大部室”。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内容生产资源、组织资源与人力资源的高效配置。

  当然,体制机制创新不仅包括媒体机构的合并重组,也包括媒体机构中人才队伍结构的调整与革新。人才是媒体融合的关键要素,地市级媒体融合要培养适应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全媒体优秀人才,核心在于破解人才身份困境,将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摆脱事业、企业等传统身份固化观念,以媒体变革为前提、网络传播为依据,对媒体人才进行岗位设置,促进人才跨媒体、跨部门的融合与交流。在人才队伍建设中,部分地市级媒体通过团队制、项目制、工作室制等模式,以年薪、奖励、人才计划等政策扶持,激发人才活力,营造良好事业氛围。比如,青岛广电建立“青骑兵”团队,以团队模式对人才资源进行灵活配置。成都广电创建“产品经理室”模式,强化互联网产品思维,实行市场化考核激励,以人才队伍专业化助力媒体融合纵深化。

  运营模式创新:“事业+产业”提升造血能力

  在运营模式创新上,地市级媒体彻底转变依靠财政投入的传统思维模式,立足于当地市场经济结构,深耕区域产业布局,充分提高“新闻+政务服务商务”模式的在地化、贴近化特征,真正实现传媒生态由依靠“输血”向自身“造血”转变。部分地市级媒体积极实现事业属性与企业运营的互动关系,实现“事业+产业”“中心+公司”的模式创新。福建三明市以“事业+产业”双轮驱动,通过新闻价值支撑产业模块,以产业反哺新闻,实现“新闻事业+融媒产业”的双向互动与良性互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融媒体中心以“中心+公司”模式,推进融合改革进程。

  通过在市级融媒体中心框架下组建融媒体公司,将媒体的新闻资讯、内容运维、广告运营、宣传推广、政务服务、数据服务、文化产业等业务板块完全嵌入本地的产业链条中,将媒体的综合服务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充分融合,让城市经济发展驱动媒体战略结构调整,让媒体融合模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媒体运营向产业运营、城市运营转型。通过事业与产业的融合共进,强化地市级媒体综合运行能力,构建媒体融合新生态。

  社会功能创新:“治理+服务”延伸媒体边界

  伴随地市级媒体融合的纵深推进,地市级媒体的功能价值和业务边界逐渐从新闻生产拓展到城市治理全过程。对于地市级媒体而言,立足城市发展、基于基层社会,嵌入治理与提供服务,是传媒功能拓展的重要表现。在城市治理、基层治理逐渐系统化的过程中,媒体通过多元服务模式参与城市综合治理,成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主体,这是实现主流媒体功能创新的体现。从价值逻辑看,地市级媒体参与治理,是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延伸媒体价值链的现实需求。

  地市级融媒体中心的功能定位是主流舆论阵地、综合服务平台和社区信息枢纽。在这样的背景下,部分地市级媒体通过创新政务服务、打造用户社群、拓展融媒问政、做优本地服务等形式,逐渐融入城市综合治理。长沙广电基于数据融合与算法模型,将“我的长沙”App打造成政务办事、城市服务、新闻资讯的综合平台,实现融媒运营与城市服务的数字场景创新。《南京日报》“听语+”平台以“新闻+政务+智库”的服务模式走好网络群众路线,以平台征集、群众反馈、问计于民、智库报告等媒体全程参与的形式,创新了城市治理中“政府—公众”互动的新模式。地市级媒体就是要通过治理与服务,使其成为城市数字化、媒介化、综合化的治理枢纽。

  对于地市级媒体而言,治理具体表现为“治”与“理”,“治”更多强调以强制性的手段对城市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规制与解决,而“理”则突出了城市综合治理中,如何将各类社会主体协调、协同到治理体系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地市级媒体发挥的应该是连接、协同与联动的“理顺”作用。地市级媒体通过处理自身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用户之间的关系,理顺城市治理共同体的业务联系和协同空间,以内容资源和数据服务助力城市治理,而非越位发挥“治”的强制效力。因此,地市级媒体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在“治”的框架下更多聚焦“理”,而“理”的发挥则具体到媒体的服务,构建“治—理—服务”这样一种逻辑脉络与实践操作,才是实现媒体深度融合、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作者系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