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
2021年07月05日 09: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5日第2200期 作者:赵徐州

  本报讯 (记者赵徐州)6月26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百年回望》首发式暨专家座谈会在长春召开。该书由《社会科学战线》“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百年回望”专题栏目文章结集而成,在全面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基础上,总结提炼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积累的思想财富。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的历史,更是一部理论创造的历史。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孙正聿认为,当前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的重要任务就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术体系应当是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的核心和基础。学术体系体现一系列学术思想、学术观点和学术命题,这三者中,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一定是集中体现在它的学术命题上。学术命题应该作为一个学科的基本理念和解释原则、基本范畴和基本原理、逻辑环节和概念发展、标志概念和术语革命。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海良认为,创新是对过往的继承,创造是抓住时代发展的新特点提出全新的理论。创新和创造的结合,就是继承性创新、集成性创新与原始创新及创造的结合。面对当今时代的新特点,我们要形成自己的创造性理论。

  东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杨晓慧表示,新时代加强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深刻理解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实践要求,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构筑科学而坚实的理论根基。

  吉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韩喜平认为,新时代,科学的理论指导、更加成熟的制度保障、坚实的物质基础、明确的政策导向和不断提升的治理能力,使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的坚持不仅是理论的,更是具体实践与不断发展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党圣元提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就是要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文艺的具有高度概括性、指导性和方法论性质的一般理论观念,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和当下文艺、文化现实实现辩证统一,强调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民族性”或“中国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论时代化,就是要使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论具有面对现实的“当代性”,并构建出“当代形态”。马克思主义文论大众化,就是要坚持文学艺术的“人民性”立场,体现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会议由吉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