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挥我国社会治理制度优势
2020年04月08日 05:2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8日总第1902期 作者:本报记者 卫思谕

  3月27日,“疫情视角下的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线上高峰论坛召开。与会学者总结了抗击疫情中展现出的制度优势,并就社会治理重心下移、共同体构建、科技支撑社会治理等话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社会治理重心下移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强表示,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是我们在疫情防控中非常突出的特色。在此次抗击疫情过程中,全民参与的社会治理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防控工作落实到了每个单位、每个社区、每个居民楼、每一辆公共交通工具、每一块有人群的空间,体现出了基层社会治理和重心下移的重要性。

  河南省汝南县委政法委书记李勇认为,深入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是新形势下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把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放在党委工作的重要位置,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参与社会服务管理。应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管理格局中的基础作用,发挥社会团体、行业组织等各种社会组织的积极协同作用,共同做好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要把社会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一切工作都要以群众满不满意为最终检验标准。

  在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院长张成岗看来,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既要做到基层下沉,又要关注领域细化。应当加强交叉研究,弥补社会治理领域的理论赤字,推动社会治理研究范式从描述性、倡导性研究,转向规范性、行动性研究。

  延伸共同治理模式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王天夫认为,构建社会治理体系,对于基层来讲就是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社区就是一系列非正式组织关系和非正式互动模式的集合,所有人都明确认识到,个人利益与社区利益紧密关联,自己是社区里不可缺少的一员,最终基层社会公共事务治理的共同体得以显现。所有人在抗击疫情的总体目标下同进同退,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疫情之后,要延伸这种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区公共治理模式,还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坚持党的领导;第二,要有比较完整的动员机制,比如社区党员双报道和公务员下沉社区机制;第三,可以开展一些专题活动。活动不仅是对参与者公共事务意识的启蒙,同时也是对责任的划分。

  张成岗表示,社会治理共同体应当形成合力,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治理为出发点,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系统性行动方案,为社会治理增加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模块。

  科技助力社会治理

  在武汉大学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教讲看来,此次抗击疫情的过程充分展示出高科技对社会治理的巨大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由科技革命不断推进的变迁史,而且科技越发展,其与人类社会的关系越密切,对人类社会发展与治理的影响越大。我们正在经历的新一轮信息与通信技术革命,正前所未有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结构和运行机制。今天的社会治理创新已经与各种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融为一体,不可分割。

  李强表示,互联网技术给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平台。从基层社会治理看,各种各样的互联网平台,包括基层政府、群众以及社区微信群等都能及时地通报信息。

  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严飞认为,未来的社会治理可以更好地鼓励民间力量和基层政府建立起协同互助、协同互信的联动机制。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彭凯平提出,社会治理不是简单的社区工作,而是涉及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应以这次抗击疫情实践为契机进行反思,从而产生更多的社会效益。

  论坛由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社会科学学院、智库中心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