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普通高中生评价新动向
2020年04月07日 00:0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7日总第1901期 作者:王妍力

  我国普通高中学生评价伴随着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变化而发展。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知识成绩为本”的学生评价日益淡出,逐渐提倡“思想能力立意”的评价。普通高中学生评价的领域正在经历由结果性评价走向过程性评价和注重可持续性的变革。在此背景下,如何体现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评价,探索我国普通高中学生评价的发展动向尤为重要。

  从“突出成绩”到“聚焦素养”

  相较于过去简单地以“一纸试卷定乾坤”的学生成绩考察情况,核心素养越来越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洲联盟等国际组织所关注,开始成为当前世界各国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我国核心素养课题组也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实践路径等方面做出了具体阐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理论框架。核心素养被看作当代社会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追问,但如何将核心素养从一套育人的目标体系推行到具体的教学活动当中,以真正实现其育人的价值功能值得思考。鉴于教育评价对于学生培养具有强大的导向作用,可引导教育的目标从知识的灌输向品德能力的训练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过渡,通过学生评价思路的转变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而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就需完善和拓展当前过度关注认知领域的现有评价,将学生评价内容的重心从“突出成绩”向“聚焦素养”层面进行发展,让教育评价的方式从“测验”转向“活动”,从“有形”转向“无形”。

  现代意义上的学生评价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学的实践改进为目的的发展性评价。“聚焦素养”学生评价符合这一发展性评价的价值追求,其要求在尊重学生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丰富相关评价内容,并持续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以此推进学生评价中的形式公平转向实质公平,助力教育公平的更好实现。聚焦于与新课程标准相匹配的核心素养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学生评价不容回避的发展方向,研制与之相适应的评价测量技术亦是实施2017版高中课程方案与课程标准的前提保障。特别注意的是,这里需厘清综合素质评价与核心素养评价的关系、全面提升高中教师群体的评价能力水平、有针对性的攻关核心素养评价的技术方法。唯有对症下药并定向发展才能有力地践行核心素养的评价之路。

  从“强调选拔”到“促进发展”

  长期以来,人们对学生评价的认识是以选拔为取向的偏书本、唯纸笔、重分数的评价,并据此推论个体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水平,导致教育的“育人”价值被“育分”的功利性目的所代替。2017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针对存在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强调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和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而不只是为升学做准备,还要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做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对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催生学生评价领域出现新的变化。其本质上要求教育评价理念需从“对学生的评价”到“促进学生的评价”发生转变,体现在从认为“学生评价是对学生所具备的相对‘客观的’内化知识展开评价”到认为“学生评价是对学生知识建构与潜能激发的过程”。

  全面发展的学生评价体系注重评价标准的制定是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建构的,有利于协商不同利益相关主体的意见、缩小差距和促成共识。从评价的目的来看,走向“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是实现个体不断进步和教育诊断性功能的有力条件;从评价的内容来看,走向“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是针对修订后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下的学生评价改革的必经之路;从评价的功能来看,走向“促进发展”的学生评价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推动真正意义上的核心素养的目标实现。

  从“价值判断”到“动态评价”

  随着教育评价工具的研究与发展,研究者不断反思标准化测验带来的现实问题。考虑到标准化测验过程中对学生课程学习范围和具体能力考查的限定,学生评价方式开始多样化,体现在由纸笔化转向数字化的学生评价。就国家对评价改革的要求而言,实施2017版高中课程方案与各学科课程标准须关注核心素养的评价,而单纯的“价值判断”无法完全满足这一素养评价的综合性需求,这就促成了尊重价值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体现在由标准化转向情境化的学生评价。

  “动态评价”被看作一种更为公平的以“教育增值”为取向的发展性评价。其关注评价对象的进步情况,倡导对个体的个性和价值尊重,囊括了大数据时代下的学生评价、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学生评价以及基于证据的学生评价。该种评价方法有利于发挥评价对象的主体性,也有助于收集和管理学校教学与学生评价过程中的各类基本数据,从而全面监测和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动态评价”所获取的数据可用于教育、生活、商业等各个领域的活动,恰能弥补教育技术应用的不足,是为达成创新型学生评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具有自主性和开放性的“动态评价”可从多个角度来证明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能力表现,这亦是满足核心素养评价需求不容错过的发展方向。

  从“重视结果”到“兼顾过程”

  随着国际社会对人才的重新定义,学生评价开始从真正意义上关注人,倡导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国也开启了发展性的学生评价之路。“发展性”的学生评价基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这一目的指导下,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就要求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的,学生评价必须融合于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颁布,更是将教育评价的重心指向了核心素养,学生评价越来越被看作一种嵌于学生学习活动和思维过程中指向学生未来潜质开发的评价。

  作为由应试语境向素养愿景层面实践交融的产物,基于“能力为本”或“素养为本”的学生评价看重评价的结果,更看重评价的过程,关注学生的现实水平更关注学生发展的潜质。走向“兼顾过程”的学生评价既能反映学生个体的核心素养发展状况,又能反映诸如一个学校、地区乃至国家的总体情况,从而促进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帮助解决素养评价结果的呈现问题,进而推动实现学生未来发展以及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