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防控疫情 决胜脱贫攻坚
2020年04月07日 00: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7日总第1901期 作者:刘勇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影响经济的发展。但综合来看,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暂时的,总体上是可控的,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国经济仍具有巨大的韧性和潜力。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要坚持党的统领地位,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盯住症结、迎难而上,尽锐出战、精准施策,统筹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

  坚持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统领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依据中国发展的实际,明确了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目标任务。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中国脱贫攻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到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降至0.6%,连续7年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到2020年2月底,区域性整体贫困基本得到解决。贫困群众收入水平逐步提高,自主脱贫能力显著增强。贫困群众“两不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三保障”突出问题总体解决。2013年至2019年,原贫困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079元增加到11567元,年均增长9.7%,比同期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2.2个百分点。全国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纯收入由2015年的3416元增加到2019年的9808元,年均增幅30.2%。贫困地区群众出行难、用电难、上学难、看病难、通信难等长期没有解决的老大难问题普遍解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了保障。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凝聚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和汗水,是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踏踏实实干出来的。

  在肯定脱贫攻坚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面临的艰巨任务。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 “三保障”问题尽管已基本解决,然而稳定住、巩固好还是难中之难、重中之重。随着越来越多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摘帽,一些地方出现了工作重点转移、投入力度下降、干部精力分散的现象。个别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屡禁不止,数字脱贫、虚假脱贫仍有发生。要想实现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必须要坚持党对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统领地位,继续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落实脱贫攻坚的制度设计,全面查缺补漏,加快补齐短板弱项,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各级党委(党组)要扛起责任、经受考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大考中磨砺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协同机制。要在加强疫情防控前提下,坚持全国一盘棋,准确分析把握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积极有序推进企事业单位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的复工复产。要通过线上培训、现场指导、跟踪监测等措施加强复工复产服务指导,围绕解决企业用工、资金、原材料供应等需求,围绕贫困群众需要的生产资料,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打通“堵点”、补上“断点”,提高复工复产效率。

  完善贫困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机制。贫困地区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外出务工是贫困群众增收的主要渠道。疫情期间,各个地方要进一步提高工作的精准性,有针对性地解决好贫困群众外出务工的难题。当前,要完善贫困劳动力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机制,优先组织贫困地区农民工有序返岗和外出务工。对于有工作的贫困群众,输入地企业提供员工名单,输出地根据名单组织外出务工人员免费体检后,发放相关证件,再统一安排乘坐专车到输入地,由输入地接收,并根据疫情防控划分的网格,有序输送到相应企业。对没有工作的贫困群众,输出地要利用扶贫资金进行差别化、阶梯式奖励或补贴,对前往外地务工人员的交通费等给予一定补助,调动其外出务工的积极性。为了加快推进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进程,输出地要主动对接用工市场,及时与输入地有招工需求的企业、已经复工或者即将复工的企业实时联络,及时掌握、发布、推送企业用工信息,主动为贫困群众联系企业、推荐就业,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向企业点对点输送务工人员,与用工地相关单位做好健康管理、疫病监测等对接工作,实行“一站式”“点对点”劳务输出服务保障,确保农民工外出务工稳定可控。对暂时不能外出务工的贫困劳动力,要因地制宜,大力扶持当地的扶贫龙头企业,用好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在税收等方面给予减免,适当返还所缴纳的失业保险费,激励企业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

  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要如期完成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必须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疫情或其他原因返贫致贫的,要加强监测,及时落实帮扶措施,确保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坚持事前预防与事后帮扶相结合,开发式帮扶与保障性措施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外部帮扶与群众主体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提前发现并识别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人口,及时采取有效帮扶措施,防止脱贫人口返贫、边缘人口致贫。对具备发展产业条件的监测对象开展产业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加强就业帮扶,统筹利用公益岗位,多渠道积极安置监测对象,鼓励监测对象参与农村项目建设;对无劳动能力的监测对象,进一步强化低保、医疗、养老保险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等综合性社会保障措施,确保应保尽保。密切跟踪受疫情影响的贫困人口情况,及时落实健康扶贫和对残疾人的救助以及灾害临时救助等政策,强化防止返贫保险保障机制,确保贫困患者不因医疗费用延误救治,保障贫困群众疫情防控期间基本生活;对自强不息、稳定脱贫致富的监测对象,探索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助困,多渠道筹措社会帮扶资金,为监测对象购买保险,及时化解生活生产风险。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形势下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战略研究”(17JZD055)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