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世界社会主义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2020年03月12日 03: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3月12日总第1884期 作者:李华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审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发展的脉络,既要对中国自身的发展变化有着正确的认识,又要将其放在世界社会主义演进的历程去把握。

  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推动了新中国的成立与社会主义的选择

  正如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促成中国共产党诞生一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作为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斗争的结果,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形势发展的必然逻辑。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格局和形势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美国和苏联不仅一跃成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而且由战时盟友转变为冷战对手。在苏联影响和帮助下,一大批社会主义国家在欧亚大陆涌现,掀起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高潮。在中国走向何处去的关键时期,苏联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中国共产党支持,支持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苏联虽然没有直接卷入中国国共双方的内战,但其态度和行动为新中国的成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这种世界格局的影响和认知下,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共产党确立了经过社会主义革命,逐步实现由新民主主义阶段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发展战略和目标。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最终建立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中国社会最为广泛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新中国的发展进步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奠定了根本的政治经济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历了曲折的探索

  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由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历史不长,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只能是一方面学习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另一方面进行艰辛的探索。在实践探索中,我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认识。如在主要矛盾上,认为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在社会矛盾上,提出必须区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在主要任务上,提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思想。

  由于自身没有经验,中国在实践和认识上不免受到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社会主义国家建设在探索阶段的一些问题开始显现,中苏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关系破裂,苏联停止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援助。这种形势不仅加剧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困难,也使中国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建设的认识出现偏差,进而导致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许多正确主张没有得到真正落实,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形成经历长期的曲折。但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阶段取得的理论成果和成就,为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开创与创新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施改革开放,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决策,开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党中央作出这一重大决策,本身就是对包括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内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深刻反思的结果。在这种反思和审视中,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路线;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要共处同一个世界;认识到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将需要几代人甚至是几十代人长期不懈的努力,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明确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遇重大挫折。在这种形势下,邓小平同志既提出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外交新战略,明确表示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变不了的,只要中国不垮,世界社会主义就是有希望的,又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等重大论断。这一系列结合中国国情,对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科学论述,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既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标志着经过长期的探索,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苏东剧变以后,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推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进入新世纪,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新的发展要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推进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领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在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了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使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在理论上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重大的历史成就与理论突破,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历史方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和国际意义。从理论上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新的重大进展,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实践上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和关键节点;从国际上提供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新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辟,不仅再次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必然趋势和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初步扭转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比严重失衡的局面,标志着世界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而且给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作出适宜的战略和政策选择提供了有益的启迪和巨大的鼓舞,必将引领和推动冷战后长期在低谷中前行的世界社会主义在21世纪走向复兴。

  总之,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逻辑。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和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反思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开创、发展和创新。经过70余年的发展,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影响越来越大,正在成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引领者。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历史与现实: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研究”(17ALJJ12)、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委托项目“世界社会主义视域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19BWTJ14)、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创科技支持计划项目“世界社会主义视域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RWB021)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聊城大学基地)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