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多使用专业术语不利于科普
2020年02月24日 04:4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月24日第1871期 作者:王悠然/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面向普通公众的科学主题材料中若出现过多专业术语,会削弱读者对科学的热情。
 
  美国赛吉出版公司出版的《语言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即将刊发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传播学院助理教授希拉里·舒尔曼等人合著的论文《专业术语对流畅性处理、自我知觉和科学参与的影响》。

  研究人员请650名成年人阅读了有关无人驾驶汽车、外科手术机器人、3D生物打印的科普材料。其中,半数人阅读的材料中含有专业术语,另外半数人阅读的材料中不含专业术语。例如,在关于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材料中,半数参与者读到的一句话是“经过人工智能整合的动作缩放和肿瘤减少技术使这一系统得以起作用”,另外半数参与者读到的版本是“这一系统能够起作用是因为程序使机器人的动作更精确、更少抖动”。在读到含有专业术语版本的参与者中,有半数人可以查看专业术语的解释,即不含专业术语版本采用的语言。读完每一段材料后,参与者对材料的理解难度评分。读完所有材料后,参与者还完成了一份关于自己对科学的兴趣、自认为对科学了解多少的问卷。

  研究人员发现,读到含有专业术语材料的参与者认为,材料的理解难度更高,其中那些可以查看专业术语解释的参与者也不例外。他们也更倾向于认为,自己不擅长科学、对了解科学不感兴趣、自己参与科学讨论的资历不足。相反,读到不含专业术语材料的参与者更认可自己是“科学型”的人、喜欢科学、知识丰富。“使用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会向读者发出‘你不属于这个领域’的信号,即使给出术语的解释,也会让读者觉得这些内容不是为自己准备的。”舒尔曼说。

  舒尔曼介绍称,2019年发表的针对同一批参与者的一项研究显示,使用专业术语还会导致读者不相信科学。这是因为读者在难以理解术语时,会不喜欢自己读到的内容并加以反驳,而当内容易于理解时,读者更易被说服并支持相关的技术。可见,在谈论复杂的科学话题时,清晰通俗的语言非常重要。科学家和科普作家都应从减少使用专业术语开始,调整面向普通公众时采用的语言。

  (王悠然/编译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