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阐述克孜尔石窟文化价值
2019年07月19日 08:0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7月19日第1738期 作者:记者朱羿 实习记者胡天莉

  本报兰州7月17日电 (记者朱羿 实习记者胡天莉)7月16日,由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新疆龟兹研究院、兰州大学艺术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海外藏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首发式暨“龟兹学高峰论坛”在兰州举行。

  据介绍,此次出版的“海外藏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影像集”集合了流散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及洞窟复原图,完整展现了古代丝绸之路上龟兹艺术的迷人风采。该影像集可以让公众更多地了解丝绸之路文化艺术的深刻内涵,同时为从事丝路研究的相关学者还原了一个客观真实、相对较为完整的克孜尔石窟。

  龟兹位于丝绸之路枢纽地段,融合东西方文化,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龟兹文明。克孜尔石窟是古代龟兹国的文化遗存,也是西域地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洞窟类型最齐全、影响广泛的佛教石窟寺遗存。它以独特的洞窟建筑形制和壁画风格,揭示出佛教经西域地区向东传播的历史轨迹及其本土化过程,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克孜尔石窟曾一度遭到严重破坏,许多壁画被剥离盗取,流散于世界各地,给龟兹石窟的整体研究带来了巨大困难。

  自1998年起,新疆龟兹研究院开始关注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研究人员先后赴德国、美国、日本、法国、俄罗斯、韩国的博物馆和美术馆调查流失海外的克孜尔石窟壁画等文物。目前,新疆龟兹研究院已经收集到海外8个国家20余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的300余幅克孜尔石窟壁画的高清图片,并通过反复核对与测量,将揭取壁画的洞窟和壁面进行三维立体扫描,找到了大部分壁画所出洞窟及被切割的位置,促进了流散在世界各地的克孜尔石窟壁画回归石窟母体。

  与会专家表示,龟兹石窟壁画是一部反映龟兹社会文化、农耕战事、乐舞风貌的“图像民族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加强龟兹学研究,挖掘龟兹壁画图像的民族志素材,从不同角度对克孜尔石窟的文化价值进行深度阐述,对于保护石窟艺术文化遗产,传承地方历史文化,维系各民族精神情感,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