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是近期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事件,“中国与世界”也成为海外学者热议的重点话题。作为中国全球伙伴关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合作蓬勃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同为正在崛起的国际新兴力量,中拉双方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及相似的发展需求,而中国经验也可以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带来丰富的启示。就近年来拉美的“中国热”及全球合作的“中国理念”等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中墨研究中心主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中国学术网”主要召集人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Enrique Dussel Peters),听他讲述他眼中的中国发展成就。
稳定向好的社会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最关注中国共产党二十大报告中的哪些议题?
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我饶有兴趣地全程观看了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开幕式,并一直在关注二十大报告。从逻辑上讲,我认为该报告与中共十八大、十九大报告具有很大的衔接性与连续性。过去10年,中国政府一直在强调反腐败、反垄断,以及一些对国内市场愈加重要的议题,例如“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报告中提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凸显了中国与全球日益增强的相关性。我也注意到报告强调反对任何单边制裁、保护主义、霸凌行径,这反映了中国致力于追求和谐的国际秩序,彰显了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中的政治智慧。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全球经济正努力从迷雾中寻求光明。在全球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中国仍然保持着稳定向好发展。那么,您对当前的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作何评价?
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我曾多次到访中国,目睹了过去十几年来中国在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巨大变化,也能感受到中国人民生活的进步。如今,中国在国内坚持高质量发展,在国际上致力于推动全球经济的持续复苏,这是基于中国对其国内和国际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深刻认识。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甚至出现衰退的背景下,中国经济不可避免地受到当前世界总体趋势的影响,但它的增长率仍然远远高于其他主要经济体——美国经济在2022年将增长约0.2%,而中国经济的增长率预计将超过3%,这一差距是十分显著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经济通过扩大出口等措施成功地实现了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的一体化,2022年下半年,它将更多地依赖国内市场作为其经济增长来源。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中国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升级,这对其国内经济的创新发展至关重要。例如,美国的汽车生产量曾占到世界总产量的60%,而短短数年时间,中国在汽车生产能力及市场份额方面均大幅提升,如今已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产销国,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推广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纵然这意味着可能会招致来自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企业的竞争和摩擦,但这恰恰证明了中国不仅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将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泉”。
中国经验弥合拉加地区短板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包括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内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发展,可以说,中拉有很多共同之处。您曾说,中国的发展经验同样适用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具体哪些经验可以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提供借鉴?
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从我校中墨研究中心的研究情况谈起。20世纪90年代末,中心就开始专注于研究中墨关系及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合作议题,旨在让拉美国家及墨西哥更好地了解中国、讨论中国议题。我们会定期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同来自中国的公共部门、私营部门和学术界围绕拉加关系展开对话。今年是墨中建交50周年,双方合办了一系列重要的纪念活动,中墨研究中心也有幸参与其中。中心正在协助建设“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镜鉴”数据库。该数据库收集了从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投资案例。中国的经验、资金、技术、人才能够极大地弥合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短板。
我们的团队一直在跟踪关注中国近年来享誉世界的脱贫实践。中国在消除绝对贫困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这不仅是中国的成就,更是全人类的成绩。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不少国家也正在致力于缩小不同人群的贫富差距及收入鸿沟,而中国在扶贫方面的一系列做法对其有着重要启示。可以说,中国经验鼓舞了这些国家战胜贫困的信心。我想,中国式扶贫成功的要领在于政府深知国情特点及社会进程中需要克服的难题,并针对现实状况制定了全面细致的工作计划,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因而能够卓有成效地开展脱贫措施。除消除贫困外,追求社会公正、改善环境问题、技术创新升级,以及在国际层面支持联合国系统、推动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等,都是双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中国在这些领域积累的宝贵经验也适用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曾在多个场合提到,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参与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对于增进当地民生福祉的重要性。近年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贸合作日益深化,中国参与建设的基础设施项目有哪些新的进展?
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经贸合作全面快速发展。2014年,“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论坛”成立,为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合作提供了新机遇。论坛围绕多个主题的区域或双边合作制定了丰富的议程事项,在过去8年中提出了数以百计的具体建议,从体育和文化发展、教育和大学交流、经济特区建设到日益复杂的技术进步都有涉及。
2021年,中国继续保持拉美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中国学术网相关研究表明,2021年,该地区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比重较2020年有所下降。这与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限制中国技术出口有关,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对来自中国的基础设施需求仍然强劲。一直以来,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在基础设施方面有着巨大的缺口和旺盛的需求,这一需求约达到地区生产总值的5%,而中国参与的一系列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弥补了这一缺口,并帮助带动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民生发展。
据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中国学术网《LAC基础设施监测报告(2021年)》显示,截至2021年,中国在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至少有138个,耗资179亿美元,创造了超过21万个工作岗位。较早些时候,中国的基建项目投资主要集中在巴西和阿根廷,现如今在墨西哥、秘鲁、智利等多个国家都能看到中国基建的身影,涉及石油和天然气、绿色能源、交通运输等多个传统能源领域。这些基建项目每天在各种地点和场所影响着数千万拉美人——高速公路、新铁路线、地铁站、港口、机场、医院,而中国电信、宽带网络等设施的接入切切实实提升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民众的生活品质。报告显示,除了在拉美,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亚洲和非洲国家也极大地满足了当地民众的日常需求。
作为拉美第一大贸易伙伴的美国,现如今正在逐步丢掉其拉美市场优势。早在2000年,一半以上的拉美产品进口来自美国,但该占比正面临大幅下降的趋势。今天,来自中国的产品迅速填补了这一市场空缺,深受拉美当地民众欢迎。
疫情之下,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民众切实感受到了中国的大量卫生物资支持。面临高通胀和低增长,2023年对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来说将是困难的一年。但令人欣喜的是,目前中国与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双边机构运作基本良好,我相信它们可以克服合作过程中的一些不利条件。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对后疫情时代与中国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合作充满期待。
全球合作的“中国理念”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巨大变革,国与国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困难。您如何看待在世界经济低迷、反全球化与民粹主义风靡、国际冲突频繁的背景下,中国为提升国际秩序、推动全球化进程所做的努力?
恩里克·杜塞尔·彼得斯: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正处在急剧上升水平。主要经济体的单边措施无法应对当前和未来的全球挑战,和平解决分歧、反对单边措施才是建立新的国际合作发展模式的基础。
在此,我要特别提到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议”,我注意到这一倡议在中共二十大报告中也有提及。自提出以来,全球安全倡议得到了100多个国家和多个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与支持。该倡议呼吁世界各国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这表明中国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并试图为人类共同安全提供指引。习近平主席从国际合作和团结的重要性出发,作出了“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的比喻,这一比喻生动恰当地诠释了中国在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与普遍安全方面的理念。
自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以来,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构成了全球化的基本局面,一系列由美国主导的政治、经济、安全国际机构由此建立。现如今,随着美元霸权的衰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贸易组织等机构影响力的弱化,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力量正在崛起。自2013年以来,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数十项重要主张和合作倡议,寻求在南南合作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不同以往的新型全球化体系。
5年多来,中墨研究中心、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中国学术网以及我本人一直致力于研究“中国与全球化进程”这个议题。根据我们的研究,中国自2013年以来对全球化进程作出了实质性贡献,中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当前的全球化进程,并改善“全球南方”发展中国家大部分人口的民生水平。尤其是中国所践行的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项目概念,不同于美国、日本、欧盟所提供的方案,能够极大地影响南方国家人民的生活质量,从而使全球99%的人口受益,而不是像二战结束以来基于美国领导的全球化进程那样只惠及1%的极少数人口。
截至今年3月,中国已向120余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超过22亿剂疫苗,为重振新冠肺炎疫情打击下的世界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区域一体化进程,于2021年初率先加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并于2021年9月正式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这一切行动都有力地反映了中国对国际社会的长期承诺。我认为,无论是拉美和加勒比地区,还是其他第三世界国家,抑或是西方发达经济体,都将成为中国“全球合作理念”的受益者。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