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京,即沈阳,后金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改沈阳名称为“天眷盛京”,简称盛京。天聪十年,皇太极改国号“金”为“清”。清入关后,在东北地区先后设立盛京、吉林、黑龙江三将军衙门,分掌各自辖区。《清史稿》卷117《职官四》关于盛京将军的记载为“盛京驻防将军一人,初以内大臣一人为留守。顺治三年,改昂邦章京。康熙元年徙辽东,号辽东将军。乾隆十二年,移驻盛京”。(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384页)这一记载过于简略,实际上盛京将军的名称历经了多次变化。顺治元年(1644),清廷即将迁都北京之际,任命正黄旗内大臣何洛会为盛京总管,“驻防盛京”。(《清世祖实录》卷7,顺治元年八月丁巳)三年,又晋升盛京总管为盛京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改盛京昂邦章京为镇守辽东等处将军。四年,又改称为镇守奉天等处将军。乾隆十二年(1747),又改称为镇守盛京等处将军,简称盛京将军。而且,《清史稿》中的这条记载表明盛京将军驻地曾于康熙元年从盛京迁至辽东,乾隆十二年又移回盛京,那么“辽东”为何地呢?是否又果有迁移之事呢?
关于盛京将军驻地的迁移问题,以笔者目力所见,绝大多数论著认为盛京将军的驻地在盛京城,而学界共有三人曾论及盛京将军驻地迁移问题。最早是王钟翰先生撰文认为清朝“以盛京为留都。初设内大臣为留守,驻辽阳。顺治元年以内大臣为总管;三年,改为昂邦章京。康熙初,置将军,移驻盛京”。(王钟翰:《清代官制(三)——边区特殊设置》,《文史知识》1988年第1期)佟佳江先生则认为盛京将军的“名称虽有改变,驻地皆为盛京城”(佟佳江:《清史稿订误》,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46页)。1999年,我国台湾地区出版的《清史稿校注》,对《清史稿》中关于盛京将军驻地迁移的记载并未提出异议。而李小雪所撰的《盛京将军改称考》(《兰台世界》2015年11月下旬)认为盛京将军名称的多次改变与其驻地的迁移有关,即康熙元年,将军驻地由盛京迁移至辽阳,名称遂由盛京昂邦章京改称为辽东将军。而康熙四年,将军驻地又由辽阳迁回奉天府所在地盛京城,辽东将军遂又改称为奉天将军。王钟翰先生和李小雪都认为盛京将军驻地曾有一段时间在辽阳。参考两人的观点,《清史稿》中提及的“辽东”应为辽阳。而乾隆元年编撰的《盛京通志》也记载:“明以今辽阳置辽东都指挥使司……顺治十年,以辽东为辽阳府。”(王河等修:《盛京通志》卷10,文海出版社1965年版,第341页)此处,提及在辽东设辽阳府。而且考虑到努尔哈赤迁都沈阳之前,辽阳一直是东北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因此,《清史稿》中所提到的“辽东”,可以确定是指辽阳。
按照《清史稿》的记载,“康熙元年徙辽东,号辽东将军”。但笔者并没有找到在康熙元年,盛京将军驻地迁移至辽阳的史料依据。但是有两件事却证明在康熙二年,辽东将军(盛京将军的前身)乌库理仍在盛京城。一件事是康熙二年,发生了奉天府尹徐继炜和乌库理互参的事件,最终,徐继炜被调离盛京。互参往往发生在同城官员之间,如果此时,乌库理的驻地不在盛京,显然与奉天府尹互参的可能性会极小。而且即使发生互参,清廷也没有必要非得将其中一方调走。还有一件事也是在康熙二年,因为盛京大旱,乌库理“延请高士祈雨”。本溪铁刹山的道士郭守真应聘前往盛京求雨,“甘霖立沛”。乌库理为了答谢郭守真,为之修建三教堂,并与诸长官“崇以师礼”。(白永贞编撰:《铁刹山志》,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第330页)三教堂后改称为太清宫。
盛京将军作为盛京地区(即盛京将军辖区)的最高军政长官,其驻地一定是盛京地区的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但综合各种史料记载,从清初至康熙元年直至乾隆十二年,辽阳始终没有作为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的任何迹象,而盛京才是政治中心和军事中心。
首先,从州县的设置来看,顺治十年,清廷设辽阳府,置辽阳、海城二县。十四年,裁辽阳府,以沈阳为奉天府,置府尹。康熙三年,改辽阳县为辽阳州,属奉天府。从此至清末,辽阳州始终只是州的建置,辽阳州知州为从五品。而清廷在盛京设奉天府,奉天府府尹为正三品,与京师顺天府府尹平级。显然,盛京才是盛京地区的政治中心。
其次,从八旗驻防来看,辽阳东京城最初仅设驻防章京,康熙二十年移驻金州,直至康熙二十六年才设城守尉,为正三品。据成书于乾隆四年的《八旗通志初集》记载,辽阳额设兵为667名。而盛京城除了盛京将军外,还驻有盛京副都统一员,为正二品。盛京奉天府额设兵达4921名,(鄂尔泰等修:《八旗通志初集》卷27,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518—521页)其八旗兵数量在东北各驻防城中居于首位。显然,盛京才是盛京地区的军事中心。
因此,从各个方面考量,辽阳都没有作为盛京将军驻地的迹象。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于,自从天命十年(1625),努尔哈赤把都城从辽阳迁至沈阳,从此奠定了沈阳在东北地区的核心地位,而辽阳的地位则急剧下降。清入关后,盛京被尊崇为陪都,有极高的规格和特殊的管理体制,盛京已经成为除京师之外的第二政治中心,其地位绝非辽阳可比。因此,盛京将军驻地只能选择盛京地区的政治和军事中心盛京,而不可能迁移至辽阳。
《清史稿》的相关记载似乎是要说明,由于盛京将军驻地的迁移才导致了将军名称的改变。一般来说,清朝八旗驻防将军是以驻防地的地名来命名的,例如杭州将军、广州将军等,但也并非绝对。例如,宁古塔将军驻地于康熙十五年由宁古塔迁移至吉林,但将军名称并未立即更改,而是一直到乾隆二十二年,才更改为吉林将军。又如,黑龙江将军驻地最初是在旧瑷珲城,后又相继迁移至新瑷珲城(黑龙江城)、墨尔根和齐齐哈尔,但将军名称并没有随之改变,而是始终称黑龙江将军。因此,将军驻地迁移之后,将军名称不一定更改,反之也成立,将军名称的更改也并不一定是由于驻地的迁移,盛京将军就是例证。
综上所述,有清一代,盛京将军的名称虽屡经变化,但将军驻地一直在盛京城,始终未曾迁移。因此,《清史稿》的相关记载并不准确。
(作者单位: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