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反思国际关系本体论
2021年07月07日 09:2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7日第2202期 作者:王俊美

  近日,英国《国际关系》期刊发表了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神学院研究员梁景皓(King-Ho Leung,音译)的文章,该文章从柏拉图的形而上学论出发,对国际关系的本体论进行了解读。梁景皓认为,柏拉图对人类个体、国家和世界秩序之间整体联系的形而上学解释,可以为国际关系研究提供一种替代政治学分析范式的视角。此外,柏拉图的观点可以凸显甚至质疑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从现代社会科学中“借用本体论”的后形而上学预设,这反过来又可以推动国际关系研究对其自身本体论的重新阐释,以及更好地理解国际关系研究对人类与社会作出的独特贡献。

  重新定位自己的本体论

  英国国际关系学者贾斯廷·罗森博格(Justin Rosenberg)曾在2016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呼吁,国际关系研究应停止依赖“从政治学借来的本体论”,要发展自身独特的“本体论前提”,从而重新定位自己的本体论。他认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本体论前提”最有希望的选择是所谓的社会多样性。虽然罗森博格对社会多样性的本体论解释引起了很多争论,但本体论问题对于国际关系理论并非新鲜事物。

  国际关系理论见证了一系列反映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重要作品,人们甚至可以将这种对本体论的探索追溯至国际关系作为一门学科形成的基础文本,即英国国际关系理论家马丁·怀特(Martin Wight)于1960年发表的《为什么没有国际关系理论》。在这篇经典文章中,怀特认为,尽管此类被称为政治理论的政治国家秩序和性质的研究从柏拉图时期就已经存在,但几乎没有任何关于国际理论的论述涉及政治国家之间的关系。与怀特不同的是,梁景皓试图从柏拉图的哲学中推导甚至揭示出一种国际理论。他实验性、推测性地将柏拉图解释为国际理论家甚至是“社会宇宙学家”,而不只是国家层面的政治理论家,柏拉图的观点对于国际关系理论重新反思本体论具有借鉴意义。

  正如罗森博格在关于国际关系独特本体论的文章中提出的,启蒙运动后国际体系的理念是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发展。与现代世界对全球秩序的“幻灭”描述相反,前现代世界经常假设宇宙秩序与政体秩序之间存在形而上学的联系。国际关系后现代主义学者简斯·巴特森(Jens Bartelson)表示,宇宙学与人类的本质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作为一名思想家,柏拉图可以让我们了解一种前现代,实际上是形而上学的世界秩序概念,这一概念可以作为当代国际关系理论中关于国际秩序的后形而上学预设的替代。

  根据柏拉图在宇宙学和伦理学之间建立的形而上学的联系,柏拉图对世界或宇宙的理解首先是哲学或形而上学的,其次才是政治的。在柏拉图的前现代观点中,我们拥有的是对世界或宇宙的本体论解释,它奠定了一个人对国家或城邦的伦理或者说“政治”概念的基础。与根据“政治”定义“国际”的“政治权力本体论”相反,柏拉图的哲学提供了一个直接相反的理论框架:从形式上讲,“政治”不是“国际”或“超国家”的基础;相反,正是世界或宇宙的本体论奠定了我们对“政治”理解的基础。在这方面,于柏拉图而言,“国际”或“超国家”的世界秩序可能是“超政治的”,因为它存在于高于国内政治国家或城邦的层面,也因为这样的世界秩序不仅限于对政治的分析。

  在“旧”思想中寻求灵感

  美国政治学家理查德·内德·勒博(Richard Ned Lebow)在《国际关系的文化理论》中与柏拉图的观点产生联系,试图构建一种新的本体论以发展国际关系理论。在梁景皓看来,虽然勒博对柏拉图《理想国》中著名的城邦—灵魂类比进行了重新阐释并为国际关系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但其对个体灵魂和国家两个层面的关注并未完全理解柏拉图形而上学的观点。事实上,柏拉图将他的城邦—灵魂类比扩展到了宇宙的层面,其视角超越了人类个体和国家,包含了人、国家和宇宙三个层次。此外,梁景皓对柏拉图关于人、国家和宇宙三个层次的形而上学概念与美国政治学家肯尼思·沃尔兹(Kenneth Waltz)具有影响力的三重“分析层次”进行比较后表明,柏拉图的宏观—微观类比可以视为国际关系考量人、国家和世界三者之间关系的替代框架。

  罗森博格认为,国际关系理论被囚禁在从政治学借来的本体论中。英国国际关系学者尼古拉斯·里格(Nicholas Rengger)则表示,国际关系理论经常被困在占主导地位的后形而上学本体论观点的“洞穴”中。相应地,罗森博格认为国际关系研究可以逃脱囚禁的方式是通过识别自己独特的甚至是排他的本体论,在里格看来,国际关系超越后形而上学思维洞穴的方式是通过“走出去”更多地参与其他知识学科和思维模式,并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家的“旧”思想中寻求灵感。

  里格表示,强调这些不同知识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并不一定会导致“国内”政治和“国际”理论之间差异的消失。事实上,柏拉图观点中理想的城邦秩序与宇宙秩序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其宏观—微观视野绝不是提倡单一的理想秩序。尽管如此,如果正如罗森博格提出的那样,“国际”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生存的一个特征,那么对国际关系理论中“国际”层面的研究,必须始终与“国内”层面的政治、伦理和形而上学相关联,因为它们都与罗森博格所说的人类世界有关。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