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党的百年理论创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2021年07月07日 09: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7月7日第2202期 作者:逄锦聚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一系列经济理论创新,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思想,也是其最重要的理论来源。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我们要在学好这些理论成果的同时,还要用以不断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把中国共产党创新形成的一系列经济范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最重要范畴。

  范畴是人的思维对客观事物的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任何一门社会科学都需要以范畴为基础。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提出的每一种新见解都包含这门科学的术语的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在一系列经济范畴基础上构建起来的。

  除了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借鉴别国经济学的一些范畴外,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创新提出了一系列范畴。一是关于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总体范畴。例如,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等。二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范畴。例如,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基本经济制度。三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范畴。例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社会主义政府职能、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等。四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范畴。例如,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需要、实现共同富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五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经济的范畴。例如,对外经济开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经济特区、“走出去”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这些范畴反映了当代中国经济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与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本质特征,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今后,要进一步阐释这些术语的科学内涵,进而运用其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系统学说。

  第二,把中国共产党创新形成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线。

  政治经济学作为科学要有一以贯之的主线。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本主义制度下剩余价值的生产、流通、分配为主线,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可克服的基本矛盾和为新社会所代替的必然性,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合理性和过渡性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和发展,需要探索、确定贯穿整个理论体系的主线。与马克思创立政治经济学时的基本任务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前提和基础,探索揭示如何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这一根本任务,与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使命相一致。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坚守初心不动摇,带领中国人民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在百年实践中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从这样的立场出发,党开展的经济工作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人民谋幸福。把中国共产党的初心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构建和发展中,就形成了一条主线,即发展经济满足人民需要。把这样的主线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和生产目的要求,有利于我们对为什么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怎样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什么要深化经济改革,怎样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经济问题的正确认识和全面分析。

  第三,把中国共产党创新形成的经济理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探索创新,在发展理念、所有制、分配体制、政府职能、市场机制、宏观调控、产业结构、企业治理结构、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许多重要论断,并经过实践的检验,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对于这些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一些重要讲话中进行了系统概括,主要包括: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关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理论,关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理论,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关于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关于农民承包的农村土地具有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属性的理论,关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关于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理论,关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70多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实践,还全面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构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要对这些创新理论进一步加以学理性阐释,揭示其内在联系,深刻挖掘其中蕴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特殊规律和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使它们形成系统经济学说。

  第四,以核心范畴、主线和主要内容为基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到更高水平。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中国政治经济学者的理论追求。尽管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处于发展完善之中,目前还不够成熟,但这不排除以问题为导向,开展专题性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以中国共产党创新形成的经济学基本范畴、主线和主要理论为基础,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结构,应该是以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为前提,包括四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一是经济制度和发展阶段。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改革、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主要任务等。二是经济运行,包括微观、中观与宏观经济。微观经济面向企业、家庭和个人。宏观经济把国民经济作为一个整体,关注总供需的平衡,以及就业、物价、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民经济各部门比例等宏观经济问题与政府宏观调控。中观经济侧重区域经济、行业经济和地方经济。三是经济发展。发展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在总结我国实践和吸取别国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以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等。这些关于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四是开放经济和经济全球化、全球治理。可见,这样的体系结构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有的成熟程度相适应。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不断探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实践,不断总结新经验,不断吸收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完善到更高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作者系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讲席教授)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