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报告模式可提高科研质量
2021年06月30日 11:4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30日第2197期 作者:王悠然/编译

  本报综合外媒报道 根据一项最新研究,学术期刊使用在研究正式开始前就进行同行评议的注册报告模式,可在减少发表偏差的同时提高科研质量。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网站6月24日发布报道称,《自然·人类行为》杂志当日刊发了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非营利组织开放科学中心联合创始人兼执行主任布莱恩·A. 诺塞克(Brian A. Nosek)等人合著的文章《注册报告与标准发表模式研究质量对比的初步证据》。

  按照“惯例”,同行评议一般发生在学术期刊编辑收到投稿并初选后。但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是发表偏差,即研究的具体结果影响着同行评议员的决定。例如,得出显著结果的研究比未得出结果的研究更容易被发表。为减少发表偏差,目前已有近300家学术期刊引入了一种新的发表模式:注册报告。该模式将同行评议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在数据收集和分析之前的研究设计环节,第二阶段发生在研究报告撰写完毕准备发表的环节。已有研究显示,注册报告模式能够避免期刊仅刊发那些验证了最初假设的研究,采用这一模式的研究在引用率方面与经过传统同行评议的研究水平相似。

  为进一步了解注册报告模式对科研质量的影响,诺塞克等人请353名科研人员对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已经刊发的86篇论文进行同行评议。其中A组(29篇)采用了注册报告模式,B组(57篇)中一部分论文的第一作者与A组相同,余下的论文与A组在相同时期刊发于同一期刊且主题相似。同行评议在三个时间点(研究结果已知前、研究结果已知后、论文刊发后)使用19个评估指标(包括方法论严格性和分析、整体质量、讨论和结果、新颖性、创造性、重要性等)进行评估。同行评议结果显示,A组和B组在新颖性、创造性等指标上的得分几乎没有差别,A组在方法论严格性和分析、整体质量等指标上的得分明显高于B组。这说明注册报告模式能够提升科研质量,增强科学文献的可信度。

  据研究人员介绍,当前注册报告模式未获得普遍采用。引入这种模式的期刊集中于神经科学和社会行为研究领域,但即使是在这些领域内,采用注册报告模式的论文仍属于少数。诺塞克表示,这不是因为注册报告模式遭到抵制,而是因为它是新事物,需要科研人员努力改变对如何做研究、如何报告研究成果的认识。高校可以协助推广注册报告模式,向教师和学生宣传其优点,或要求一部分研究生论文采用这个模式。

  诺塞克认为,注册报告模式有助于“解放”科研人员,使他们聚焦于研究过程,而非担心期刊是否认为自己的研究结果值得发表。应该严肃对待的是研究本身,而不是得到特定的结果。

  (王悠然/编译)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