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中国经验 推进国际减贫——访经合组织驻华代表海博
2021年01月06日 08: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月6日总第2084期 作者:本报记者 王晓真 赵媛

  全球减贫工作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挑战,近日,经合组织驻华代表海博(Tamas Hajba)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消除贫困需要借鉴中国减贫经验,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国际减贫事业发展。

  国际减贫形势依然严峻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其中第一项便是“消除贫困”,即要在世界各地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当下,我们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多远?

  海博:自20世纪末以来,全球在消除贫困方面稳步前进,取得了重大进展,极端贫困发生率持续下降。但受多种因素影响,近年来全球减贫步伐放缓。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减贫事业遭遇了重大挫折。根据世界银行最新预测,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可能导致1.15亿人重新陷入极端贫困。同时,全球相对贫困问题也较为凸显。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减贫事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海博:新冠肺炎疫情使社会脆弱群体面临生存危机。劳动力市场受疫情冲击,就业岗位大幅减少。据国际劳工组织估计,2020年第三季度全球工作时间损失超过12%。工作时间减少极易让人陷入贫困。同时,经合组织成员国也面临陷入贫困的风险。

  此外,疫情加剧了全球不平等。经济欠发达地区面临人力资本流失的风险,即使在常态化防控时期,包容性增长也难以恢复。疫情使人们的收入差距不断加大。在经合组织成员国中,处于较低社会经济地位人口的孩子中有22%在疫情期间无法上网。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受疫情影响更大。

  国际合作推动包容性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报》:未来减贫工作的展开是否首先要致力于推动经济复苏?

  海博:贫困问题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受经济增长状况影响。2020年12月初,经合组织发布报告提出,全球经济将在未来两年积聚动力,实际GDP增长预计将在2021年底达到疫情前的水平;预计2021年全球实际GDP增长将达到4.2%,2022年将达到3.7%。较早复苏的中国经济增长势头强劲,2021年经济增长预计将达8%左右,到2022年达4.9%左右。各国复苏状况将是不平衡的,这有可能对世界经济产生持久影响。拥有高效的检测、跟踪和隔离系统,能够迅速部署疫苗接种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表现得相对较好。

  《中国社会科学报》:展望未来,若要继续消除贫困,您认为应重点关注哪些领域?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将对未来减贫工作带来怎样的影响?

  海博:在此背景下,大力推动可持续的包容性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各国要积极促进更具包容性的增长,努力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各国政府应在政策制定过程中识别相对贫困问题,并将其列为优先事项。经合组织一直将不平等问题置于政治和经济讨论的核心,长期跟踪经合组织成员国和新兴经济体中相对贫困情况。增长与平等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相反,促进机会平等可以刺激更强劲的经济表现,全面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各国应设立明确的政策目标以解决不平等问题,同时以更公平合理的方式分配和共享发展成果。

  各国要多维度衡量和处理贫困问题。尽管全球在消除收入贫困方面取得进展,但在超越物质贫困的多维贫困方面,如环境问题等,取得的进展还十分有限。要解决这一问题,应建立一个多维贫困衡量标准,综合衡量贫困的各个层面。为此,经合组织不断完善“美好生活指数”衡量框架,该框架涵盖了从物质条件到生活质量,从财富到技能,从健康到政治话语权,从社会联系到主观幸福感等诸多指标。这类衡量工具有助于经合组织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避免和消除贫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各国需要在多边框架下进行协调,包容一致地开展行动,加强国际合作尤其是多边合作。要积极增强经济、环境和社会恢复力。充分考虑弱势群体利益,力求减少不平等现象。通过协调一致的应对政策,支持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其他有特殊需要的国家。经济援助方案应投资于卫生健康、社会保障和人道主义需求,鼓励多边银行、私营部门和民间社会积极贡献力量。此外,提升透明度、统一标准和问责机制,对于保持国际援助的有效性和可用资源的高效分配至关重要。各国要积极共享案例、数据和资源,增进国际合作有助于资源更好地流动,让减贫和发展项目所提供的援助实现最优化。

  中国减贫经验值得世界共享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评价中国的减贫成就?

  海博:中国在消除极端贫困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20年,中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政府不仅帮助国内贫困人口脱贫,还在国际上促进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达成。多年来,中国通过提供援助和分享经验,成为帮助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最重要捐助国之一。中国在减贫方面的独特经验以及持续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的援助,是解决贫困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国际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让中国减贫方案走向世界的意义?经合组织与中国是否可以就此进一步推进合作?

  海博:中国减贫经验的推广与共享无疑是为其他国家减贫作出的一项重要贡献,推动了与这一议题相关的科学探讨,各个国家、国际组织、学术界都将从减贫项目各类相关数据、信息共享中大大受益。在这方面,经合组织也有相关数据库和指标为全球抗击贫困事业提供信息对照。经合组织为包容性增长构建的多维度评估框架,旨在确保增长成果得以共享,市场运作良好,促进机会平等。经合组织也曾就中国的包容性增长发布相关报告,双方在此基础上可就该领域开展进一步交流。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减贫事业在全球范围内遭遇挑战。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案,需要在现有扶贫框架和中国大量减贫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总的来说,中国脱贫攻坚工作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