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并把握其发展机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
强化韧性治理是老龄社会治理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
老龄社会治理不是仅仅通过改变人口结构来延缓人口老龄化,也不是简单地解决老年人群体问题,而应致力于形成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与人口老龄化必然趋势不断适配、动态平衡的社会发展形态。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生成一定程度的“社会韧性”,是一种兼顾活力与秩序的理想社会状态。韧性治理主要强调系统能主动维持和提升调适能力,来有效对抗外部对系统整体的冲击,并在事后迅速再生治理功能。特别是,面对如新冠肺炎疫情等复合性、不确定性公共危机时,唯有基于最大韧性的社会环境和治理机制,才能有效应对各种脆弱性风险,并将其转化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能。本质上讲,老龄社会韧性治理表现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反映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压力或挑战的能力。综合考虑后疫情时代传统风险与非传统风险并存的扰动,秉承与风险共生共存理念,在不同约束条件下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应对老龄化,全方位加强老龄社会韧性治理,是老龄社会治理不可忽视的重要方向。
科技创新是强化老龄社会韧性治理的关键支撑
社会治理创新经验表明,坚持系统观念,促进科技创新与整合、应变、抗压、恢复、学习等治理能力建设的融合发展,重视和推动科技创新的民生转化,对于增强社会治理韧性,意义重大。科技创新既是人口老龄化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又是老龄社会治理的核心支撑,两者互为影响,是运动中不断发展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方面,科技创新在提升人力资本积累、打破劳动力供给下降掣肘、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老龄化应对宏观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通过夯实发展基础、完善要素保障等,保持基础机能、适应激增压力,以多样性且高效的变革与适配行为,降低风险传染,加速系统应变与功能自愈,整体强化治理韧性。另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除牵引性、跨界性、集聚性、环境友好等特点外,本身就具有广泛的适老化特征,满足全体公民老年期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的技术渗透和融合创新,不仅将持续优化全社会为老、适老、助老、养老现实样态,丰富公共和个性健康养老服务供给,还将放大养老服务体系、社会环境等治理行动的溢出效应,推动人民群众全生命周期生活品质的共同改善,在调整、改进、扩散中动态平衡利益关系、有效缓解主要矛盾,打通老龄社会韧性治理的关键环节。
技术赋能老龄社会韧性治理
开展面向老年人生命、生活、环境等需求的老龄科技创新,是以技术赋能老龄社会韧性治理的底层逻辑和基本要求。十八大以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老龄服务领域深度应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医疗救治中,远程医疗、远距照护、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床等安全、多元协同的技术服务与产品广泛介入,又进一步加速了健康养老的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转型;特别是国家“新基建”计划的实施,将为智慧健康养老创设全新支撑场域。未来,老龄科技创新应以智能技术为主导,持续强化老龄社会韧性治理能力。
一是以技术纾困强化主动治理。在老龄人口众多和涉老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客观条件下,应加快以技术联通、替代等方式,促进资源、信息等科学配置、高效流通、交互再生,让有限的治理资源“活”起来、“多”起来,切实改善老年人享受养老、医疗、健康等基本保障的便利性、可及性和普惠性,疏解老龄社会主要供需矛盾,将资源窘迫所产生的暂时性冲突控制在可承受的安全范围内,以技术创新突破治理瓶颈。
二是以技术增效强化精准治理。针对服务与产品供给碎片化、同质化、低效化等现象,应面向机构、社区、家庭以及农村、城市等不同老龄化场景和异质性对象,加快以技术叠加、嵌入等方式,推动多种技术设备的集成开发、分布使用,完善技术产品与配套服务,丰富技术体验与实时反馈,提供基于普通与特殊应用场景的定制化、标准化技术服务,通过定向输送适应多种涉老语境的综合性、前瞻性技术解决方案,将整合性、规范性治理理念转化为场景化的软硬件支持系统,以技术创新增强治理效度。
三是以技术共享强化包容治理。与技术颠覆式创新相伴的是,相当一部分身处“数字鸿沟”的老年群体正在承受技术变革带来的挤出效应并被边缘化。应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实现年龄友好、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老龄科技创新的内生动力与价值追求,探索以线上与线下、传统与智能相结合方式,大力开发成本可控、信息安全、全龄适用,兼顾老年人自理自主能力提升、“有温度”的公共技术服务与产品,同步开展老年教育、沉浸式体验、单元化推广、智慧环境营造、诚信体系建设等系统治理,提升老年人信息素养,消除技术焦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方式,增进代际沟通与文化反哺,示范性地建立代际间共同参与、设计、应用的技术共同体,协作跨越老年数字贫困,以技术创新促进代际合作与和谐。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正是强化包容治理、让老年人更好地共享技术发展成果的重要体现。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球应对老龄化治理与构建年龄友好城市研究”(18BZZ044)、四川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新时代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内在逻辑与四川实践研究”(SC19EZD02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