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呼吁更加公平与多样的全球化
2020年05月27日 08: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7日第1934期 作者:本报驻波士顿记者 侯丽

  对全球而言,2020年是面临重大挑战的一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未来全球化或面临新的冲击。近期,国外有关学者对全球化也进行了多方面反思。

  疫情催生新一轮全球化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影响严重。世界经济论坛数字贸易专家杰西·林(Jesse Lin)表示,受疫情影响,全球贸易遭受重挫,很多地区甚至受到毁灭性打击。疫情暴露了全球供应链的脆弱性。在医疗行业,这一现象尤为明显。抢购防护设备暴露了库存和单一采购模式的固有风险,而这些模式显然是由成本控制驱动的。未来,多途径的采购和数字化将是全球企业能够建立更强大、更智能的供应链和确保持久复苏的关键。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张云表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各国公共卫生和经济造成影响,更让人们担忧并反思疫情后全球化的未来。严格的隔离措施让冷战后日益一体化的全球产业链出现前所未有的断裂。在不少国家,口罩、防护服等医疗物资高度依赖进口,这引发要求医用产品国产化的呼声。短期内出现的失业潮,也会加剧一些群体对全球化益处的怀疑。事实上,在疫情发生之前,贸易摩擦和某种程度的技术“脱钩”等已经在全球范围引起人们对“逆全球化”的广泛担忧。疫情将使成本效益驱动型的上一轮全球化走向终结,并推动社会公平公正驱动型的新一轮全球化的开始。

  伊朗德黑兰大学研究员古吉特·阿罗若(Guljit Arora)表示,疫情暴露了全球化的脆弱性。在全球一体化过程中,信息通信技术深入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突破,有可能改变各国之间的力量平衡。需要强调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威胁人类生命的同时,也对相互关联、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造成涟漪效应。疫情警示我们,全球性挑战不分地域、民族、宗教、社区、种族,所有国家都以自己的方式在不同的地方与人类共同的敌人作战。分享最佳实践经验,才会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人们需要建立全球化思维,更加迫切地意识到地球属于全体人类,是人类共同的栖息地。

  塑造更加多样的全球化

  亚洲新西兰基金会执行董事西蒙·德雷珀(Simon Draper)表示,全球化会使社会更加繁荣,互相理解、共同努力会使所有人都更加富有,这已经过验证。比如,我们一直在坚持与亚洲展开合作,并深切意识到这种合作给新西兰带来的好处,亚洲会成为新西兰复苏的关键,我们呼吁与亚洲建立新的伙伴关系与合作方式。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全球治理研究院副教授汤姆·佩格兰姆(Tom Pegram)认为,这场疫情让人们看到了当前全球化过程中失败的地方,要想在全球范围内拓展更有效的全球化,人们就需要彻底改变当前全球化过程中的管理和协作方式,比如全球卫生治理方式。现有的全球治理结构能否重新调整以应对系统性全球风险,依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改革更应从功能上加以彻底反思。

  张云认为,未来的全球化将更加尊重多样性,而不是单纯追求同一性和均质化。国家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尊重多样性才是未来趋势。新一轮全球化应建立在更加平等和相互学习的基础上。此前以成本效率为先的全球化给人类带来了巨大发展,但同时也造就了各种不平衡。我们要反思疫情给我们带来的教训,塑造更加公平、多样的全球化。(本报波士顿5月25日电)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