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应对欧洲城市收缩现象
2019年11月20日 09:3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11月20日总第1819期 作者:本报驻伦敦记者 赵媛

■英国牛津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学副教授弗拉德·米克恩科

本报记者 赵媛/摄

  放眼世界,许多城市正在经历人口规模下降、城市规模缩减。收缩型城市对于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规划政策带来怎样的挑战,未来应如何应对?针对上述问题,11月15日,英国牛津大学城市可持续发展学副教授弗拉德·米克恩科(Vlad Mykhnenko)在伦敦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欧洲城市收缩的现状及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理解欧洲空间经济结构变化,这对城市和区域发展决策者有何启示?

  米克恩科:在过去的35—40年中,整个欧洲大陆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变化,其推动因素是生产性资本迅速转移到东部和南部的新成员国。同时,东欧和南欧国家的劳动力向西欧迁移。因而欧洲贫富差距缩小,欧盟大部分城市和地区经济趋同,即人均收入和实际增长率越来越接近。1980—2015年,欧盟成员国区域收入不平等总体下降率达到7.2%。此外,随着欧元作为单一货币的确立和欧盟东扩,欧洲的区域趋同趋势变得更加强劲。1995—2015年,区域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差距平均下降10.6%。城市和地区差异在旧欧洲核心国家中也有所下降。

  对决策者而言,欧洲经济趋同首先是自由市场与政府积极的区域政策干预相结合的结果,许多经济增长理论模型已经预测了区域趋同。在过去10年间,欧洲最新和最贫穷的成员国的增长速度比欧盟其他成员国快3.3倍。它们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速度是欧盟资历较老和较富裕地区的7.6倍。同时,西欧工资高、资本丰富的地区和城市能够从东部劳动力丰富、工资低的地区和城市吸引急需的劳动力资源,使当地企业和消费者受益。欧洲经济长期趋同的第二个驱动力是欧盟范围内的区域凝聚力政策。1989年至今,欧洲区域公共投资从750亿欧元增长到4540亿欧元,其中73%流向东部和南部最贫穷的地区和城市。随着工人向西迁移,他们的家乡城市必须适应劳动力流失,同时继续吸引西方的私人资本和公共投资。

  《中国社会科学报》:部分欧洲城市收缩现象的原因和影响是什么,如何通过城市规划来振兴这些城市?

  米克恩科:部分欧洲城市收缩的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低生育率,二是劳动年龄人口外出工作导致的自然人口减少。东欧和南欧劳动年龄人口向西迁移,加速了这些国家的人口老龄化,进一步降低了已经很低的出生率。其影响包括废弃的住房和空置的商业房地产、荒废的土地、薄弱的市政财政基础,以及对公共补贴的高依赖性。有证据显示,1990—2010年间,欧洲约20%的城市经历了严重的人口流失。

  如何通过政策扭转这一趋势?我认为可以对“适当规模”的城市进行重新规划,促使不断缩小的城市能够满足当地人口的住房、教育、医疗、零售、娱乐、治安和其他公共服务需求。这不仅意味着适当减少学校或医院数量,还意味着提高公共服务产品供应质量,使得城市的建筑和自然环境美观宜人,基础设施高效便利,便于当地居民生活。

  英国区域不平衡挑战经济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报》:请问您是如何理解英国南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的?

  米克恩科:在20世纪20—30年代早期的大萧条时期,英国南北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现象就已经比较明显了。英国多届政府都曾试图采取多重政策,振兴英国中部地区和北部地区,包括苏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

  解决英国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方面,需要英国政府进行重大的政策改革以重新平衡治理结构,降低其向南部区域的政策倾斜。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互通。通过完善英国的交通系统以及信息和通信基础设施,以更高效、高速的方式帮助英国北部与南部以及世界互联互通。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理解“脱欧”对于英国城市发展的影响?

  米克恩科:英国“脱欧”将不可避免地影响英欧之间商品、资本、服务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进而阻碍英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脱欧”将可能导致一些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迁往欧盟。这可能会产生联动效应,即英国的劳动力减少,导致英国城市的投资吸引力下降。最后,城市收缩将再次困扰这个国家。

  利用特色打造区域吸引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现在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米克恩科:目前,我正在参与一项名为“智能收缩解决方案”的欧洲城市联合计划倡议项目——旨在促进欧洲城市培育恢复力。这个项目的重点在于,分析研究那些曾经处于收缩状况但又重新焕发生机的城市的经验,然后在欧洲及其他地区推广。项目希望帮助尽可能多的收缩型城市能够适应、转型,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智能收缩解决方案”中最关键的理念是什么?

  米克恩科:每一个有效的方案设计都需要因地制宜。具体而言,想要收缩型城市焕发生机,需要深挖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寻找当地可能的经济发展特色,利用当地已有历史文化遗产,重新打造区域吸引力。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如何看待中国的城市发展进程?

  米克恩科: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城市人口最多的国家。世界上增长最快的99个城市中,有51个在中国。我们关注到了中国收缩型城市的地理分布,中国2/3以上的收缩型城市位于东北和西部地区。中国的收缩型城市数量呈现上升趋势。

  我认为,随着人口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持续压力不断加大,城市收缩带来的挑战将日益增加。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英在城市发展领域有哪些合作机会?

  米克恩科:随着世界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在可持续发展的广阔领域中,我的主要兴趣在于城市恢复力。城市恢复力通常被定义为城市内居民、社区、机构、企业以及系统的生存、适应和成长能力。

  我相信英国和中国的社会科学家在这个领域有很多可以发挥实质性贡献的研究成果。最重要的是,我们需要批判性地评估拟议的城市恢复力倡议和建议,以评估和探讨这些方案的长期效用和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本报伦敦11月16日电)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