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回归“大欧洲”道阻且长
2019年09月20日 08: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9月20日第1782期 作者:本报记者 褚国飞

  俄罗斯的国家建设路径在世界历史和政治学发展进程中独树一帜。对其建设路径的回顾,有助于理解现代俄罗斯的发展走向,为中俄关系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北京大学区域与国别研究院近日举办博雅工作坊,与会的国内外俄罗斯历史学、政治学方面的专家,围绕“俄罗斯‘国家建构’路径的选择”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从“大欧洲”构想到“大欧亚”构想

  从历史上看,思想上的摇摆一直是俄罗斯国家建设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俄罗斯如同一个巨大的钟摆,不断在东西方文化间徘徊。

  “俄罗斯在开展大欧亚外交方面拥有天然优势,因而无论客观上还是主观上,俄罗斯回归大欧洲都可谓道阻且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赵会荣在发言时提出,虽然俄罗斯不会放弃对“大欧洲”的追求,但在外交中会结合国际形势的变化去追求其实际利益。

  赵会荣表示,从里斯本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大欧洲”构想最早源于法国总统戴高乐。后来,戈尔巴乔夫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提出建立“共同欧洲家园”。苏联解体后,在俄罗斯究竟走向何方的争论中,欧洲中心主义在与斯拉夫主义、欧亚主义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在叶利钦时代达到顶峰。然而,俄罗斯与欧盟所设想的“大欧洲”图景是不同的。俄罗斯希望跻身西方世界,与西方平起平坐,而欧盟希望俄罗斯作为一个听话的国家而不是野心勃勃的国家进入“大欧洲”。这注定了“大欧洲”构想在地缘政治层面存在尖锐矛盾。

  克里米亚事件发生后,西方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并不断施加政治压力,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全面恶化,俄罗斯迫不得已放弃追寻多年的“大欧洲”构想,“大欧亚”构想取而代之。赵会荣表示,仍有相当多的西方人认为俄罗斯迟早会回归“大欧洲”,甚至即使是“大欧亚”构想本身,从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大欧洲”构想的扩容版。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诸多问题中,乌克兰问题是西方对俄罗斯实施制裁的起因,也是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关键症结之一。未来,乌克兰东部冲突问题可能有所进展,但彻底解决非常困难。

  “普京主义”对俄罗斯影响深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庞大鹏谈到了俄罗斯在当代的制度转型问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制度转型与发展进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叶利钦时期是大破、大立和大动荡的时期;普京前八年是调整、恢复和实现稳定的时期;“梅普组合”时期是应对经济危机、开启全面现代化进程的时期;普京新时期是应对俄罗斯与外部世界的变化,力图实现大国崛起的时期。在第二、第三阶段,制度巩固和观念巩固相互交织,并行不悖。

  在庞大鹏看来,俄罗斯制度转型面临三组关系的挑战:国家安全利益与社会发展利益的关系;经济现代化与权力结构自主性的关系;政治现代化与政治控制的关系。他认为,制度转型与外部世界的联动性体现为俄罗斯的国际观及其外溢效应,如何解决国际格局的力量对比与俄罗斯对于自身认识之间的不匹配,是俄罗斯在制度转型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俄罗斯政治处于世界政治之中,世界政治的新特点会影响俄罗斯国家认同的变化。

  庞大鹏表示,当前普京的治国理念和举措被统称为“普京主义”。“普京主义”所呈现出来的观念与制度特点引发西方与俄罗斯关于国家治理和发展道路问题的争论。“普京主义”与俄罗斯国家特征和历史上的国家治理传统一脉相承,其内涵可以概括为政治的控制性、经济的政治性和外交的聚合性。“普京主义”对世界局势和俄罗斯发展有深远影响。

  在转型过程中加强国家认同

  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国家,201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俄罗斯境内的民族数量达到193个。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建华谈了俄罗斯在转型过程中,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方面所作的努力。他表示,俄罗斯政府承认民族认同,承认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资格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同时,俄罗斯政府也在花大力气加强国家认同,即俄罗斯联邦公民是每位国民的第一身份,所有国民首先要遵守国家的价值观。

  19世纪至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走上了一条对外殖民扩张的道路。牛津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亚历山大·莫里逊(Alexander Morrison)认为,沙俄对中亚地区的统治一直存在脆弱性,该地区从未真正融入俄罗斯帝国。沙俄统治者对当地社会和经济结构缺乏了解,并对俄罗斯文化盲目自信。沙俄统治者一厢情愿地认为,俄属中亚将最终放弃伊斯兰教,出现文化俄罗斯化。沙俄统治者甚至坚信,其民族政策的失败是当地民族主义狂热造成的。在沙皇统治末期,统治者在中亚地区开始大规模重新安置来自欧洲的俄罗斯农民,企图借此加强俄罗斯在该地区的统治。最终,中亚地区在1916年爆发了地方官员最担心的结果——大规模起义。

  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教授宇山智彦分析了沙俄对非俄罗斯人的态度。他表示,目前关于沙俄对非俄罗斯地区的统治大致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是认为帝国是“民族国家的监狱”;二是认为在种族和族裔问题上,俄罗斯比其他欧洲帝国持更宽容的态度。然而,“宽容帝国”论和“国家监狱”论都存在一个问题,即两者都倾向于将俄罗斯对非俄罗斯人的政策视为整个帝国时期一以贯之的和面向所有民族基本一致的普遍性政策。但事实上,俄罗斯的民族政策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对不同民族的政策也存在明显差异。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