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积极具身态促进幼儿入园适应
2019年08月27日 09: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8月27日总第1765期 作者:卢凤 刘电芝

  幼儿的入园适应指刚进入幼儿园的幼儿通过与幼儿园环境的相互作用,克服与家人分离的害怕甚至恐惧,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理解集体生活规则、形成人际交往的过程。新入园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次危机,第一次与父母长时分离,来到陌生的环境,大多数幼儿都会因害怕甚至恐惧而哭泣。如果幼儿不能很好地适应,将会影响孩子的社会化成长。要促进幼儿的入园适应,需要从教师个人、环境创设、课程设置、家园合作等角度作出努力。其中,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是影响幼儿适应最关键的因素。

  从具身认知理论的角度来看,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是彼此“身”与“心”的共同交流。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的生理状态与心理状态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身体感受会影响人们对外界的感知,也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幼儿对教师、同伴和幼儿园的认知是在与教师、同伴和幼儿园具身性互动中发生、发展、变化的。因此,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来提高幼儿的入园适应,就需要教师从自己身体姿态入手,促进与幼儿的身心交流,使幼儿在幼儿园中获得安全感、依恋感与归属感。教师面对幼儿时所呈现出的身体姿态,我们称之为具身态,具身态包括面部肌肉、手、脚、身体躯干等各部位独立或综合的姿势与动作。从促进幼儿入园适应的角度来看,教师应该具有以下积极的具身态。

  亲近幼儿的积极具身态

  一是拉手、抚背、拥抱等身体的接触。幼儿对世界的认识是从身体感知开始的,其对教师、与教师的社会关系、幼儿园环境的认知也应当是来自身体的各个感觉通道,而不能仅仅来自有“距离感”的听觉通道。身体接触是幼儿入园适应的最主要影响通道。早在1958年,哈利·哈洛(Harry F. Harlow)就提出在婴幼儿时期进行密切的身体接触对于心理功能健康发展是必要的。身体的亲密接触是婴幼儿发展的进化性需求,对人类发展有重要意义。教师与幼儿身体接触可取的方式有与幼儿拉手、轻拍或轻抚幼儿的背、拥抱幼儿等。

  拉手这样一种具身态是初步与幼儿进行身体接触的方式。当幼儿入园时,老师蹲下来拉拉幼儿的手会让幼儿感受到被欢迎;当幼儿哭泣或情绪激动时,拉拉手可以让幼儿感觉被接纳,帮助他/她更快地恢复平静;当幼儿不听从指令时,拉着手与其沟通会让幼儿注意力更集中于与教师的谈话,提高沟通的效率。另外,大手拉小手也会让幼儿有被保护、被指引的感受,增强其在幼儿园中的安全感。

  轻柔地拍背或者抚摸幼儿背部这种具身态有助于教师安抚幼儿情绪。在婴儿时期,婴儿吃奶后照料者会竖抱拍背,帮助婴儿排出胃部空气,这会让婴儿感觉比较舒适。并且,早期照料者经常会用轻拍或轻抚婴幼儿背部的方式帮助其入睡。这些经验都被幼儿的身体所习得,当再次接收到背部肌肉的信息时,会让幼儿产生舒适感和平静感。

  拥抱这种具身态是涉身程度最深的一种身体接触方式。拥抱会让拥抱者全身的感官都接收到信息,如来自肌肉的紧张感,来自皮肤温暖的触感或者来自综合感官的被包围感等。身体参与的程度会影响幼儿对这段关系的投入程度。费斯克(Alan P. Fiske)等人的研究表明,幼儿会把身体的接触作为区分亲密人际关系和一般人际关系的线索之一,对于与自己有舒适拥抱的个体,幼儿会将其归为自己人行列,给予更多的信任和亲近。伊泽尔曼(Hans IJzerman)等人的研究表明,拥抱会让幼儿感受到如同母亲拥抱的温暖感。如同婴儿与母亲的关系,身体的亲密接触和温暖感会帮助婴儿形成与母亲之间的安全依恋,身体接触和温暖感也有助于幼儿和教师之间形成临时安全依恋关系。

  二是蹲下来面对幼儿。具身隐喻理论认为,蹲下来这一具身态表达,会让教师与幼儿处在接近的物理高度,也会让教师与幼儿产生彼此在相同的“心理高度”的感受。教师会更倾向于认为幼儿是平等的、需要尊重的个体,而幼儿更能获得平等、被尊重的感知体验。并且,幼儿的自我认知是以身体感知为基础的,与幼儿平等的身体互动,也会让幼儿在师幼关系中成为有自尊感的个体。

  刘欢欢的研究表明,相较于教师站着或者弯腰的具身态,教师蹲下来与幼儿交流,幼儿会展示出更多的积极情绪表达,更接受与教师的互动,表现出更积极的行为倾向,对教师更为友好。因此,蹲下来交流的方式会对师幼关系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这种方式表达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平等的态度,会让幼儿更信任教师,进而产生对幼儿园环境的安全感受。

  同时,蹲下来和幼儿说话也更能与幼儿建立平等的目光接触。目光平视会给人诚恳、被重视的感觉,且平视也会让教师更细致地捕捉幼儿的情绪表达,加深对幼儿情绪的理解,从而更准确地表达共情。

  三是以笑容面对幼儿。具身认知理论认为情绪具有模仿性特征,即幼儿在看到别人的面部表情时会自动模仿。有研究表明,12—30天的新生儿就有模仿成人面部表情的能力,而新生儿不具备如此精细的肌肉控制能力,这种模仿是一种自动化的模仿。这种自动化模仿有助于幼儿理解别人的情绪,同时这种模仿也会产生启动效应,会影响表情模仿者的情绪体验,进而影响模仿者的认知活动。

  郑希付的研究表明,被试观看愉快和悲伤面孔图片两分钟后,会更多体验到与表情图片效价一致的情绪。即使研究只是要求被试判断面孔图片中有几种颜色,并未要求其关注面孔所表达的情绪,被试还是受到面孔图片中的情绪的影响,观看愉快面孔后被试会自评为更愉快,而观看悲伤面孔后则更为悲伤。墨非(Sheila T. Murphy)和扎伊翁茨(R. B. Zajonc)的研究通过快速向被试呈现愉快或者生气的面孔后要求被试对陌生中文汉字进行偏好判断,结果表明微笑面孔呈现后被试会将汉字判断为更令人愉悦。

  因此,教师应尽量用微笑表情去面对幼儿,不仅能让幼儿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能引导幼儿产生积极情绪,也会影响幼儿对幼儿园活动和环境的判断。曾经有早教机构招聘教师时,总结出“爱笑的老师适合当早教老师”,老师笑容可掬,会减少孩子的生疏感、距离感。老师是幼儿在园中接触的唯一成人,也是最重要成人,只有幼儿对教师有好感,才会对幼儿园有积极的评价,才会更愿意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缓解幼儿的分离焦虑,促进入园适应。

  需要注意的是,当幼儿伤心哭泣时,教师首先应当通过面部表情、模仿幼儿的声音、重复幼儿的话语等方式进行共情,表达出关爱和同情,让幼儿从教师的目光、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疼爱,感觉到自己的情绪是被接纳的,如此,教师后续的积极引导才会有良好的基础。

  幼儿教师积极具身态表达的价值

  教师的积极具身态表达与其他教育行为相比,具有明显的双向性影响特点,即教师的具身态不仅给幼儿带来积极影响,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育态度也有促进。

  一是促进教师的情感性投入。当教师拉起幼儿柔软的小手,轻抚幼儿稚嫩的背脊,拥抱幼儿温暖的身体,也会激发起教师的母性特征,使教师更真诚、细致、温柔地对待幼儿。刘欢欢的研究表明,教师蹲下来与幼儿沟通,不仅会改变幼儿的体验和行为,也会让教师有更多的情感表达,更接纳与幼儿的互动。具身态会激发教师更多的情感性投入。

  斯特拉克(Fritz Strack)、马丁(Leonard L. Martin)和斯特柏(Sabine Stepper)的具身实验表明,当被试保持微笑的表情时会将卡通片断判断为更幽默。塞尔(Alejandra Sel)等人的研究亦表明,当被试保持微笑表情时更倾向于将中性面孔图片判断为高兴面孔。因此,教师在面对幼儿时多呈现积极表情,也会给自己积极暗示,会体验到更多的正性情绪,看待幼儿也会更积极正面。幼儿的积极反馈也会作用于教师,让教师从幼儿身上获得积极情绪。

  二是促进对幼儿的了解和理解。在与幼儿的具身互动中,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幼儿的细致特点,如幼儿身体肌肉的紧张度、僵硬的肢体动作与接纳教师的意愿等,这是观察所远远达不到的。具身互动让幼儿更接纳和认同教师的同时,也让教师更接纳和认同幼儿。这些具身态操作会让教师发自内心地认同幼儿的价值,产生与幼儿的亲近感,而这些观念的建立对幼儿教师后期的教育工作会有积极、正面的影响。

  三是易操作,教育效果好。利用具身态促进幼儿入园适应,对教师而言较简便易行,并不需要接受特别的培训。另外,对3岁左右刚入园的幼儿而言,这种身体语言的沟通可以越过幼儿口头语言理解能力发展的不足,让幼儿更准确地体验到教师表达的亲近和认同,且具身语言比口头语言更具感染力,对幼儿的影响也更深入。

  总之,教师要促进幼儿对幼儿园环境的适应,多与孩子进行情感性的亲近。教师可以通过保持积极的面部表情、蹲下来面对幼儿,也可以通过拉手、有节律地轻拍或抚触幼儿、拥抱幼儿等具身态操作来向幼儿表达亲近和尊重。通过这些具身态的社会性表达,让幼儿体验到被接纳、感受到被信任,提高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安全感、依恋感,帮助幼儿与教师、小伙伴快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幼儿入园适应。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