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中党的战略部署能力
2021年01月13日 09: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月13日第2089期 作者:刘方亮 周晓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对此,应把发挥和提升党的战略部署能力置于重要地位,以有序、有效推进这一建设进程。

  发挥执政党战略部署能力的必要性

  现代国家建设过程往往历时长久,各种要素及其间或联系或矛盾的复杂关系在长期演变中要求不尽相同、形态千差万别。在现代化语境下,国家建设内在地包含民众普遍有序的政治参与、中央与地方合理分权、政府与市场相得益彰、立法行政司法等机关有效协同等诸多关系和要素。对此,须以统筹协调的战略部署推进国家建设进程,把国家建设视作一个整体系统,在把握发展趋势、明确战略目标、坚定战略定力的前提下,全面考量战略领域要素关系、总体谋划战略推进方式、有序协调战略主次方向,从而形成国家建设合力。而各国的战略部署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一国执政党的战略部署能力。

  执政党的战略部署能力之所以对国家建设的统筹推进影响重大,在于现代政党政治背景下,一国的国家机关、经济资源等很大程度上由执政党支配和调控。执政党以何种理念、运用何种方式、针对何种问题对这些资源予以权威性分配,深刻影响着国家建设的具体进程。同时,由于国家建设涉及内容广泛、历时长久,同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要求相互关联、互为影响,其中难免出现部门、区域、群体要求多样化问题。对此,需要依靠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统筹协调各种发展诉求,合理布局国家建设要素,统筹国家建设中的利益矛盾,避免出现畸轻畸重局面。

  中国共产党发挥战略部署能力的优势和经验

  中国面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加之外部局势波诡云谲、风云变幻,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必须树立战略思维,以有效的战略部署能力统筹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党的性质、领导地位、组织活动机制等,使其在发挥战略部署能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首先,中国共产党领导国家的制度体系为发挥战略部署能力提供了制度支撑。重大战略规划一般来说要通过国家政治制度提出和推进,中国亦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国家发展规划制度基本形成了党中央领导—全国人大审议—各职能部门分工执行的运行机制。这种机制得以把党的战略主张经法定程序转化为国家意志,实现了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在政治建设战略规划方面的有机结合。

  其次,党的广泛代表性使其有能力协调各种利益冲突,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战略部署从全局出发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难免需要对不同发展要求做出先后次序的协调,对此所进行的处理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反过来影响战略全局。中国共产党因其所具有的广泛代表性而具有显著优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党还以群众路线广泛联系群众。这使党在协调利益关系中具有权威性,战略规划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同。

  最后,中国共产党坚定的战略定力为有效推进战略部署提供了政治保证。在长期的领导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极为重视自身政治信念的锻炼、政治立场的保持和政治能力的培养。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党自身的政治建设,为国家的政治建设与发展提供政治保证,使党有能力在战略实施过程中排除内外干扰因素,把注意力始终集中于战略目标的实现上。

  凭借在战略部署能力上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在各个时期提出和推进了诸多卓有成效的战略部署,解决了政治建设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开始制定实施“五年计划”。计划经济时期的“五年计划”注重发挥政府作用,构筑起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完成工业化。改革开放后,“五年计划”注重市场手段与计划手段有机结合,规划的重点从单一的经济建设向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拓展,注重协调统筹,战略布局更加合理。

  中国共产党尤为注重长期的战略部署。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把小康社会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标志。党的十五大将这一战略规划具体化,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前两步发展目标不断实现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进一步规划了2020年至21世纪中叶的战略部署,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也注重对地域之间、城乡之间和国际国内局势进行战略规划。前者如60年代的“三线建设”战略、80年代的“两个大局”区域发展战略,以及21世纪以来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战略;中者如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后者如“一带一路”倡议等。此外,中国共产党还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协同各战略举措推进,加强其间有效衔接,保证了整体建设的有效推进。

  提升党的战略部署能力的着力点

  适应条件变化,调整和完善既有战略部署。战略部署能力是党的问题意识与发展导向有机结合的体现。业已形成的战略部署除解决现存问题外,也应具有前瞻性,能够在外部条件的变化中保持韧性,未雨绸缪,赢得主动。这一方面要求党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做出适应内外环境和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战略决策。另一方面也应在战略部署和执行中富于创造性,达成战略原则性与战术灵活性的有机统一。为此,应在公共政策层面合理扩大各类战略决策过程的开放性,完善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实现方式,做到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的有效结合。在战略决策和执行遇到挫折或阻碍时,能审时度势,及时反思、修正和纠偏,保证战略部署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健全战略部署的落实机制。机制即处理问题的方法路径,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多样性和微观性,宏观战略部署必须配合相关的运行机制才能真正具有可操作性。为适应于战略部署和推进的需要,应完善政务、党务、立法、司法、财政等的规范化和公开化建设,促使各国家机关各司其职,为推进战略部署提供治理体系方面的支持。同时,理顺党的领导、政府治理、社会和经济等主体之间的关系,加强其间协同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建设,降低战略运行成本。再者,把相关诉求的满足和问题的化解纳入合理合法的渠道,减缓主体利益、活动方式方面的冲突对整体战略的冲击。

  提升党对各主体、要素的协调整合水平。在战略部署的实施过程中,作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对多元主体、广泛要素的协调与整合必不可少。为此,需不断完善党的组织体系、价值体系、纪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健全调查研究、群众教育、舆论宣传、组织生活等机制,实现党对国家职能部门关系的有效协调,对民众诉求、社会舆论、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以此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确保战略部署推进不受局部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影响而发生偏移。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