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日常化书写的特征与文学史意义
2022年02月14日 08: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14日第2346期 作者:李成秋

  宋诗的日常化书写,主要是指宋代诗人对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诗性关注,由此使诗歌题材进一步扩大、内容进一步丰富、技法进一步深微。自日本学者吉川幸次郎提出宋诗日常化问题以来,宋诗的日常化书写已成为学界广泛接受的“常识”。但笔者认为,这一文学现象在性质、形成原因、书写特点、文学史意义等基本问题上仍有进一步思考的必要。通过日常化书写,宋代诗人展现了他们于平常中体悟世间道理、于平常中发掘生活趣味、于平常中提升诗歌技艺的功夫和努力。若能更充分、细致地对此展开讨论,可进一步认识宋诗在文学史、美学史、思想史等方面的价值。

  多因素促成宋诗重视日常书写

  在诗歌史上,将日常生活写入诗歌并非新奇之事,但集中、大量地将日常生活尤其是将那些琐屑小事写入诗中,则是中唐以后才流行起来的风气。正如日本学者川合康三在《终南山的变容》中所说:“承杜甫之后到了中唐,个人的日常生活就猛然涌入诗中。”我们在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中,特别是在杜诗对家庭生活的叙述和白居易的闲适诗中,都能感受到这一点。宋诗继承了这一传统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自身日常化书写的特色。究其原因,这一诗歌写作现象主要与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对格物致知的日常功夫的诗学表达及历史意识对宋诗的影响等因素有关。

  士大夫的闲适生活得益于士大夫群体的崛起。宋代既是士大夫崛起的重要时代,也是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化的重要时期。在这一历史背景下,有相当数量的宋代士大夫出生于平民家庭,自身的成长经历使他们对寻常的世俗生活有着天然的熟悉和亲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成为他们创作的素材来源。与此同时,较为闲适的生活节奏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时间保证,与友人的密切往来也为其密集地创作诗歌提供了可能。诗人之间常借诗歌传递往还之情,他们写了大量友人间往来互赠的诗作,一些赠礼酬谢的诗歌在某种程度上甚至直接代替了书信的功能。这些因素使日常生活成为宋诗中的常见题材。

  受理学影响,宋代士大夫注重从寻常事物和日常事件中挖掘独特的物理,不仅创作了大量论说文发表议论见解,也选用诗歌来表现哲理感悟。在诗歌写作中,宋人特别擅长以身边事物、亲历事件作为议论的素材,呈现出以小见大、从具体事物走向抽象思辨的风貌。这种创作手法形成了宋诗“以议论为诗”的特征,同时也使日常生活大量进入诗歌书写中。

  历史意识也影响到宋诗对日常生活的书写。宋代文人重视历史,不仅好读史书,而且身体力行积极从事史书编修、评注工作。在重视历史的意识和文化风气影响下,宋人的诗史观也更加清晰明确。他们不仅在编自己的集子时常自觉将作品按时间顺序排列,还热衷于在诗话中辑录其他诗人的语录和轶事,并编纂保存家族群体作品的家集,这都是有意识地将史学意识贯穿在文学中的体现。在日常写作中,宋代诗人也有强烈的实录意识,如用日记般连续以日期为题的诗作直接记录行踪,以具体人物和事件为题直接述说见闻,乃至直接在诗中记录日食、冰雹、雨、雪、旱、热、寒等天象和天气变化。这种源自史学的实录意识,促成了他们在诗歌中对日常生活所见所闻的记录之细、记录之勤。

  由日常事物引发哲理感悟

  宋诗的日常化书写,呈现出题材丰富、观察细致、思考深刻、化俗为雅等特点。宋诗日常化书写首先扩大了诗歌的题材。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都能作为素材入诗,几乎能达到无一物不可入诗、无一事不可入诗的地步。我们在宋诗中可以看到大量与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作品,一蔬一饭、一花一木、一朝一夕,都可入诗,均被诗化,显示出宋代诗人热爱生活的心态及他们在拓展诗歌题材方面的积极努力。

  随着诗歌题材的扩大,一些细微、琐屑甚至原本不值一提的事物也被写入诗中。这一方面使日常生活的细枝末节超脱了平俗,得到了诗意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体现出宋诗在诗歌表达广度上的实验与探索,由此带来诗歌在描绘和议论上细致入微的特点。

  受格物致知思潮影响,宋代诗人往往能以小见大,从书写的日常事物和经历的生活事件中,阐发出独特而深刻的思考。例如,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由对池塘之水的观察生发出读书治学要不断汲取新知才不至于停滞僵化的道理,写得贴切形象,既符合池塘之水的特征,又形象地概括出治学的方法,凸显了诗歌的哲理性。同时,为避免一味书写日常生活带来的琐屑和庸俗,宋代诗人也有意识地在写作中化俗为雅。经过梅尧臣、苏轼和黄庭坚一再提倡,“以俗为雅”的观念成为影响宋诗品格的重要美学原则。作为以俗为雅的重要手段,题材和语言的通俗化也贯穿在宋诗的日常化书写中,成为宋诗的重要特征。

  也就是说,宋诗的日常化书写扩大了题材和歌咏对象的范围,也提升了诗歌写作的技法,开辟了异于前代诗歌的新写作思路。这样一种书写,使诗人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能得到更好的记录和表达,也反映出宋诗擅长在平凡中生发诗意,从寻常事物和日常事件中挖掘哲理及从细微处进行抒情或议论的特点。

  彰显日常生活的审美价值

  宋诗日常化书写具有诗歌史、文化史等方面的多重意义。从诗歌史角度看,与前代相比,宋代诗人的诗歌创作呈现出明显的日常化倾向,反映了宋人对诗歌功能、地位的独特认识和新“诗史”观的形成。看似溢出传统“诗美”观的庸常、琐碎甚至丑俗的素材,经过诗人的剪裁处理,在诗歌中得到艺术化呈现和雅化。诗人通过细腻而丰富的内心,对人世间的凡俗事物进行认真全面的体察,努力从中发掘独特的事理和物理,赋予琐碎、平常无奇的事物以哲理和诗意,为诗歌写作提供了更多样的方法,创造出更丰富的诗歌世界。

  与此同时,宋诗日常化书写继承并发扬了杜甫、韩愈、白居易等人将日常生活写入诗歌的传统,并使这一倾向对后世诗歌写作产生了显著的影响。例如,清人诗集中有很多描写日常生活的作品,这与宋诗的影响不无关系。

  从文化史角度看,宋诗对诗人日常生活行为及日常所用器物的记录和描写,不仅反映出宋代物质文化的发展,也塑造了较为典型的文人自我形象,描绘了闲雅的生活方式,体现出文人雅致的生活情趣和审美追求。宋代物质文化的发展为诗人对“物”的感知和反思提供了基础,与此同时,诗人也在对“物”的反思中发表议论、展示才学。他们在诗中描写的文人生活、塑造的文人形象,对后世文人的日常生活及精神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诗中体现的日常生活美学,推动了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潮流,开启了晚明文人雅趣生活的先声,也可为当代人追寻审美化生活提供传统资源,具有经久不衰的文化史意义。

  当然,受日常生活本身高度重复、缺乏变化等特征的制约和影响,宋代诗人的日常化书写也不免存在自我重复、陈熟无味的缺陷。比如,诗人在写作的密度上走向极端,日课一诗甚至数诗,虽能确保作品数量的增长,却因锤炼不足或蹈袭前人,使平庸、重复之作泛滥。又如,诗人在诗歌意象和语言上一味追求新变而走向恶俗、缺乏诗味,因有违含蓄蕴藉的美学原则而被后人诟病。赵翼《瓯北诗话》就曾批评陆游诗作在用词遣句上自我重复的弊病:“《羸疾》云:‘羸疾止还作,已过秋暮时。但当名百药,那更谒三医。’《题药囊》又云:‘残暑才属尔,新秋还及兹。真当名百药,何止谒三医。’此则未免太复!盖一时凑用完篇,不及改换耳。”这说明,日常化书写若走向极端就会过犹不及,产生词句和语意重复、诗味骤减等问题。

  总体来看,宋代诗人在书写日常生活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宋诗的日常化书写是宋代诗人不断开拓诗歌写作范围、丰富写作内容、提升创作技艺的结果,不仅促成了宋诗的精彩纷呈,也使中国古典诗歌的日常性特征得到了极大丰富和发展,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