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种文化实践的世界文学——以加勒比文学为中心的思考
2022年02月07日 10:4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7日第2341期 作者:周敏

  自1492年哥伦布在巴哈马登陆,500多年来,加勒比地区见证了西方国家,尤其是西班牙、法国、英国、荷兰及后来的美国之间的激烈竞争。因而,加勒比地区的政治、社会、经济及文化史是一部旧大陆与新大陆、旧殖民地与新殖民地之间交错纠葛的历史,与这些复杂的纠葛相伴的是蔗糖种植园经济、奴隶制、殖民主义及全球资本主义等的兴衰发展。因为这些特殊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加勒比文学在世界文学版图中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体现出“人类伟大的创造性和多元文化的可能性”,是反思奴隶制、殖民主义、全球化、世界文学等重大议题的重要载体,也是跨文化研究中较少被关注的领域。

  加勒比文学研究现状

  在加勒比文学数百年的发展历史中,出现了一大批文人巨擘。德里克·沃尔科特和V. S.奈保尔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弗朗兹·法侬等都来自加勒比地区。需要强调的是,加勒比文学的成就不只在于一些作家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等奖项,还在于凭借对不同艺术和文化、不同思想和传统资源的吸收与借鉴,在一个多语言、多种族、多宗教的复杂地区,成功构建了文化共同体。

  虽然历史悠久且成果丰富,但在20世纪中期以前,加勒比文学甚少得到西方学界的关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加勒比文学研究才逐渐兴起。1969年,位于牙买加莫纳的西印度大学首次开设了加勒比文学课程。布鲁斯·金主编的《西印度文学》(1979)是首部对加勒比文学进行全面研究的著作。该书前半部分按照“开始至1929”“30和40年代”“50年代”及“60年代以降”四个时段对加勒比文学进行了历时研究,后半部分则集中讨论了8位加勒比作家和他们的作品。此书在1995年再版。比较有代表性的加勒比文学史研究著作有两部。约翰·本杰明出版公司于1994—2001年出版了詹姆斯·阿诺德主编的《加勒比文学史》系列丛书。该丛书按语言和研究方法分为三卷,第一卷主要介绍西班牙语和法语地区的文学,第二卷主要介绍英语和荷兰语地区的文学,第三卷则是跨文化研究方法中的加勒比文学。另一部则是2021年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阿莉森·多奈尔主编的《转型中的加勒比文学:1800—2020》。该书按时间顺序分为1800—1920年、1920—1970年、1970—2020年三个时间段,分别考察了19世纪以来加勒比文学的流变和转型历史。

  与国际学界相比,我国学界对加勒比文学的研究和关注不足。国内最早较为系统地介绍加勒比文学的是黄仲文在1995年编选的《加勒比文学作品选读》。国内第一部研究当代加勒比英语文学的学术专著是张德明于2007年出版的《流散族群的身份建构——当代加勒比英语文学研究》。此外,还有一些著作在论及英语文学时,将加勒比英语文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进行了介绍和论述。

  从具体的批评方法来看,无论国际学界还是国内学界,研究者长期从后殖民文学、后现代主义、多元文化主义等角度考察加勒比文学,加勒比作家沃尔科特、奈保尔等往往被视为后殖民文学的代名词。在阿希克洛夫特等人的《逆写帝国》(1989)中,加勒比被视为对后殖民理论来说最具代表性和挑战性的地区。詹姆斯·克利福德则视其为多元文化主义的典范。对于这些西方理论在加勒比文学和文化批评中的有效性,也有学者持不同意见。赛尔维奥·T.托雷斯认为,应从加勒比人创作的文本出发,形成自己的理论,来对加勒比文学进行解释。我们认为,从其发生、传播和接受的过程来说,加勒比文学具有鲜明的文化实践特征,是一种世界文学样式。

  作为世界文学的加勒比文学

  21世纪以来,作为对比较文学危机的回应,世界文学话语空前繁荣。世界文学的概念虽不是歌德首创,但他的世界文学概念无疑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方维规在考察了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历史的基础上提出,歌德的世界文学概念本质上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为。卡萨诺瓦将“世界文学”视为空间,而不是具体的作品。弗莱泽把“世界文学”视为“网状关系”,在他眼里,世界文学发生于各种关系之中。从国际文学活动的角度出发,提哈诺夫认为,“世界文学就是特定区域之间的文学互动过程”。丹穆若什则在2020年的一次访谈中提出,世界文学不仅是文本的聚合体,而且是一种塑形方法,它可以在世界维度上重新考量某些特定作家。苏源熙更是明确提出,世界文学是一种文化的实践活动。

  我们可以从很多加勒比作家,如沃尔科特、奈保尔和马龙·詹姆斯等人身上看到这种作为文化实践的世界文学特征。沃尔科特来自圣卢西亚,是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奈保尔来自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是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詹姆斯来自牙买加,是2015年布克奖得主。三位作家各有特色,沃尔科特是诗人,奈保尔因小说和纪实写作闻名,詹姆斯则是新锐作家,第三部小说就获得了布克奖。但三人有一个共同特征,即他们的创作都发生在多重的空间,在加勒比及加勒比以外的地方。沃尔科特和詹姆斯在加勒比和美国,奈保尔在加勒比和英国。这种多重的空间固然是殖民主义的“遗产”,但在更大程度上使他们的写作成为一种具有文化实践特征的世界文学样式。

  扬·鲁普认为,加勒比文学呼唤着一种复数的世界文学,是歌德时代欧洲中心主义世界文学的扩展。此外,按照丹穆若什的世界文学由那些超越了语言和文化源头的文学所构成的定义来看(这当然也是一种文化实践行为),加勒比文学更是从一开始就是世界文学。

  纯粹的起源在加勒比文学中是个复杂的命题。不过,加勒比文学并不存在所谓从“民族到世界”的世界文学叙事模式。在很大意义上,加勒比文学因其复杂独特的历史,一直就是一种关系中的存在,殖民者与被殖民者、殖民地与宗主国、家园与流散、此族裔与彼族裔,加勒比的文学传统从来就不是单一的。加勒比文学内部,一直存在不同民族间的交往和互动。事实上,对加勒比文学而言,民族与世界的关系,或曰本土与世界的关系,绝不是表现为一个线性的过程。更多时候,从诸多加勒比作家和艺术家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从世界到民族再到世界的轨迹。比如,奈保尔的写作是从BBC的“加勒比之声”开始,然后到了西班牙港的米格尔街和狮屋,再回到英国乃至世界的文学市场。从这个角度来看,加勒比文学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世界文学样式。特别是在后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一种出自独特历史文化语境中的文化实践,加勒比文学本身体现了加勒比地区内部不同族裔间的文学互动,是一种在民族和世界之间展开的文化实践。

  由此可见,加勒比文学具有全球性与地方性双重特征。当下,无论从整体观的视角综合把握加勒比文学的区域性特质,还是单独关注加勒比地区各文学类型的发展沿革,抑或比较考察加勒比文学与世界其他区域文学的影响互动,均有助于我们从空间、时间与存在等诸方面全面把握加勒比文学充满张力、内蕴丰富的审美特征、伦理价值和政治文化性,也可促使我们从历史和当代视角出发,深化对世界文学的民族性和全球性之间互动的体认和理解。在全球化受到挑战的形势下,加勒比文学独特的美学样式反映出的帝国变迁、国际关系、政治关切及个体身份认同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思想价值。加强对加勒比文学的研究,具有独特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加勒比文学史研究(多卷本)”(21&ZD27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杭州师范大学文艺批评研究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