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日出入》的生命咏叹
2021年11月15日 09: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1月15日第2287期 作者:龙文玲

  面对无穷的宇宙而感叹人生短促,文学作品中的这种生命意识发端于先秦。孔子临流叹逝,宋玉悲秋风落叶。到了汉代,这种强烈的生命意识成为一个重要的抒情主题,留下许多传世名作。汉乐府《郊祀歌》十九章《日出入》就是其中的优秀作品。

  《日出入》最早载录于《汉书·礼乐志》:“日出入安穷?时世不与人同。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泊如四海之池,遍观是邪谓何?吾知所乐,独乐六龙,六龙之调,使我心若。訾黄其何不徕下!”这首诗结构精微、思想深邃。诗歌开头两句,首句写日,次句及人,似乎跳跃,但一问一答,顺承自然,问如劈空而至,答则令人沉思。第三句用一“故”字领起,连用四个排比句式,突出了“我”面对循环往复的四季而生发出的思索与感伤,不仅将日出之磅礴气势、宇宙之浩瀚无穷呈现出来,而且写出了“我”于天地间何其渺小、何其短暂的人生感悟。由此自然引出诗的下半部分,借对日神的祭祀表达自己祈求长生的意图。最后全诗在“訾黄其何不徕下”中戛然而止,表达出强烈的生命渴望。

  此诗的写作时间史无确载,但根据其使用场景可推知。清代朱乾《乐府正义》认为此诗是“祭日词”,此后学界无异议。那么,汉武帝何时举行的祭日典礼呢?根据《汉书·武帝纪》,汉武帝祭日时间是太始三年(前94年)二月:“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所谓“礼日”,颜师古引孟康注云:“拜日也。”而汉武帝这次东巡赴成山拜日,是其平生中唯一一次。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成山属东莱郡不夜县,此处有日祠。这也是《汉书》记载的唯一一处日祠。颜师古注云:“《齐地记》云古有日夜出,见于东莱,故莱子立此城,以不夜为名。”不夜县成山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神奇传说,吸引着汉武帝,故于此立祠祭日。因此,《日出入》当是为汉武帝本次成山祭日典礼而作,作于太始三年二月祭日之前。这一年,汉武帝六十三岁。

  此诗的作者史书亦无明确记载。颜师古《汉书注》引应劭注此诗末句云:“訾黄一名乘黄,龙翼而马身,黄帝乘之而仙。武帝意欲得之,曰:‘何不来邪?’”可见应劭将此诗视为汉武帝所作。其实,此诗无论是否为汉武帝所作,从其被收入汉武帝郊祀典礼演唱的《郊祀歌》中不难看出,它必然体现了汉武帝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汉武帝赴成山祭日前还到过东海,因获赤雁而作《朱雁之歌》。此诗亦收入《郊祀歌》,《汉书·礼乐志》名之为“象载瑜”。诗歌结尾云“神所见,施祉福,登蓬莱,结无极”,祈祷借由朱雁的引导登上蓬莱仙境获得永生,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无限向往。这一思想情感与《日出入》一致。

  《日出入》借祭日典礼咏叹生命短暂,表达升仙向往,气象恢宏,感悟幽远,蕴含着西汉人普遍的社会文化心态,突破了先秦祭歌的传统。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评其:“揭响入云,如此历落参差,亦前所未有。匪惟《郊祀歌》中之杰作,亦诗歌史上之杰作也。”先秦祭日歌诗今存有《楚辞·九歌·东君》,陆侃如和冯沅君的《中国诗史》、王运熙和王国安的《汉魏六朝乐府诗》等都把《日出入》和《东君》放在一起比较,认为它们对太阳的礼赞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仔细品味可发现,《日出入》呈现出两个重要特征。

  第一,诗歌的抒情主人公从神转变为人。《日出入》与《东君》的抒情主人公都以第一人称出现。《东君》的第一人称有“吾槛”“余马”“余弧”“余辔”之“吾”“余”,均指日神东君。整首诗“首言迎神,次言神降,中言乐神,既言神去,末言送神”(蒋骥《山带阁注楚辞·楚辞余论》),以太阳一天的运行路径为线索,完整呈现祭祀日神的隆重仪式,表达了楚人对太阳的热情礼赞。《日出入》的第一人称有“我”“吾”,其中,“我”出现五次。这些第一人称均为祭者自称。全诗直抒胸臆,“叹日之循环无穷,而人之年寿有限,因有乘龙上升之想”(朱乾《乐府正义》)。从《东君》的神转变为《日出入》的人,抒情主人公的变化使《日出入》减少了对神灵的顶礼膜拜,增加了对宇宙时空的感悟认识。

  第二,诗歌的主题从礼赞神转变为思考人。《东君》把目光聚焦在日出、日升、日行、日落,由开头的“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到结尾的“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几句,以浪漫笔法写出了日出的宏伟气势,讴歌了日神驱除贪残的天狼护佑人类的伟大功绩,畅想日落时援北斗酌桂浆的豪宕壮举,通篇洋溢着对日神的无比崇敬和礼赞。《日出入》除首句“日出入安穷”赞美太阳循环无穷外,关注点主要聚焦在人的生命短暂上。其中,“故春非我春,夏非我夏,秋非我秋,冬非我冬”,运用排比、重叠章法,使宇宙无限与人寿有尽的矛盾凸显出来。整首诗关注的是人,思考的是人寿有尽,祈愿的是乘龙升仙。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汉武帝的个人情感,更代表了西汉人对生命延长的集体渴望,反映了西汉人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

  《日出入》表达对升仙延寿的热切向往,与汉武帝的人生经历密不可分。作为一代帝王,汉武帝可以尽享世间荣华,但他和普通人一样无法超越生死,这使他对生命更为留恋。尤其是元狩五年汉武帝得了一场大病后,深感生命脆弱无常,从此更加沉迷得道升仙。他曾因伤悼李夫人早逝而作《李夫人赋》和《李夫人歌》,因霍子侯暴亡伤感而“自为歌诗”,还因秋日泛楼船渡汾河写出了“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秋风辞》。因为留恋生命,他不仅通过《郊祀歌》中的《日出入》《象载瑜》表达升仙渴望,而且还在《天马》(其二)中幻想天马能引领他“逝昆仑”“游阊阖,观玉台”,飞升昆仑仙境。

  除了汉武帝之外,《郊祀歌·天门》中有“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的诗句,同样表达了飞升九天获得永生的期盼。汉《鼓吹铙歌·上陵》、杂曲歌辞中的《艳歌》、相和歌辞中的《长歌行》《董逃行》等,还写到了神仙世界。这些诗歌的出现充分说明,珍惜个体生命、祈望神仙世界,已成为西汉时期的普遍心理。其实,不独西汉诗歌表现了升仙渴望,汉赋作品、汉代画像艺术中,都有很多对神仙世界的幻想。由此可见,感悟生命短暂,祈盼生命永恒以尽情享受现世生活,是西汉乃至整个汉代人的集体渴望。

  《日出入》是帝王的生命咏叹调,也是西汉时期人的个体意识觉醒的生命咏叹调。正因如此,《日出入》虽是为祭日典礼而作,却能唤起普遍的共鸣。其后,李白、张宪、胡奎、程敏政等人均作有《日出入行》,胡应麟有《拟汉郊祀歌十九首·日出入》等,对《日出入》的咏叹时有余响也说明了这一点。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两汉之际社会转型与文学演进研究”(19AZW00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文学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