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报》:在您看来,十年来“一带一路”是如何促进中欧关系发展的?
冯仲平:“一带一路”源自中国,是中国提出的倡议,但是它属于世界,因为其理念是为了各国共同发展,这是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发展理念。因此,我们说“一带一路”是中国给世界提供的一个高质量的国际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和中欧关系的关联度很强。第一,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要跨越欧亚,发动欧亚地区所有国家共建“一带一路”,把生机勃勃的东亚经济圈和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联结在一起,通过加强互联互通,进一步扩大双方之间的贸易投资,促进共同发展。
第二,在欧洲共建“一带一路”是有针对性的,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合作领域和对接内容。在中东欧地区,“一带一路”在这些国家拥有很多基础设施合作项目,取得的进展也引人注目。中国和中东欧地区的国家全部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一带一路”使得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关系走得更近。
自2012年开始,中国和中东欧地区国家建立了重要的合作机制,这些机制和“一带一路”的倡议理念相互契合,相辅相成。所以,过去十年,我们看到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关系的巨大进展,包括“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匈塞铁路,将欧洲中部枢纽城市布达佩斯和巴尔干半岛中心城市贝尔格莱德连接起来,这就是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推进的一个联通项目。
此外,在“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下,中国中远集团投资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也是中欧共建“一带一路”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比雷埃夫斯港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扼守亚非欧三大洲通道,经过十年深耕,目前该港已成为地中海地区海陆联运桥头堡,这既是中希两国合作互利共赢的典范,也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样板。谈到“一带一路”的中欧合作,大家都会想到中欧班列,这也是中欧共建“一带一路”最突出的合作成果之一。中欧班列的开通使欧洲和亚洲的经济联系更紧密。十年来,中欧班列累计开行7.7万列,运送货物731万标箱,货值超3400亿美元,通达欧洲25个国家的217个城市。总之,“一带一路”在中东欧地区联通合作很突出,满足了中东欧一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需求,改善了这些地方的交通条件,带动了就业,拉动了经济增长。
在西欧地区,“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地更多是在融资等方面的合作,以及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所谓第三方市场,就是中国和法国或者中国和德国,联手在中亚地区国家,在中东、非洲、拉美国家开展合作。在南欧地区,西班牙、葡萄牙均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备忘录,2019年我们和意大利也签署了合作备忘录。
《中国社会科学报》:“一带一路”强调互联互通,在您看来,互联互通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冯仲平: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的灵魂。我们一直说的互联互通包括“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其中,设施联通,既有硬设施,比如公路、铁路、港口、机场、管道,还有通信网络。理念相同、政策沟通同样重要。中欧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理念上是有共同之处的。互联互通也是欧洲一个重要的发展理念。
欧盟和欧洲国家一直很重视联通,这是中欧在“一带一路”合作上容易达成共识的一个重要原因。2018年欧盟委员会专门发布了一份报告,主张加强欧亚互联互通。可见,欧洲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视。这份政策文件提出,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互联互通。欧洲要和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对接,并肯定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世界及欧洲国家的贡献。欧洲国家总体上支持互联互通理念,认为该理念符合世界各国的利益。
《中国社会科学报》:您对“一带一路”峰会有什么样的期待?您认为未来中欧关系会如何发展?
冯仲平:“一带一路”走过了十个年头,体现出强大的生命力。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与世界共同发展的理念。随着共建“一带一路”的推进,世界各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兴趣和合作意愿也越来越强。
部分国家对“一带一路”散布了一些不实之词,诬蔑中国利用“一带一路”意图改变国际规则。然而,很多国家通过和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得到了巨大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被世界广泛认可,可以肯定,未来“一带一路”会走得更远,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欧关系当务之急是求同存异,克服困难,扩大经贸往来,加强全球治理合作。中欧加强共建“一带一路”将有利于双方关系行稳致远。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