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口老龄化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加剧。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2019》中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9%,预计到2050年,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将达到16%。我国自2002年迈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明显快于其他中低收入国家。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中国老龄化与健康国家评估报告》显示,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2.4%,预计到2040年,该比例将上升至28%。受城市化和城乡人口流动的影响,总体而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快于城市人口老龄化速度。从1982年到2005年,农村60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从7.8%上升到13.7%,城市从7.1%上升到12.1% 。人口老龄化及其产生的社会问题已成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重视老年人精神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疾病谱已经开始由传染性疾病向非传染性疾病转变。据估计,在我国,由精神障碍引起的疾病负担占所有非传染性疾病负担的13%。大量研究显示,精神疾病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导致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下降,甚至有可能成为致使老年人自杀的影响因素之一。
老年人常见的精神健康问题主要包括老年痴呆症、情感障碍(如抑郁症、双向障碍)、焦虑障碍等。根据2012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达5.6%(3.5—7.6),情感障碍(抑郁症,双向障碍)的患病率达3.9%(3.0—4.8),焦虑障碍达4.7%(3.3—6.1)。截至2010年,中国老年痴呆症患者已超过600万,估计到2040年可能会上升至2250万。农村地区的老年痴呆症患病率明显高于城市地区。同时,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也已成为老年人面临的突出问题。老年人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在发达国家约为49%,而在发展中国家约为21.9%。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中抑郁症的总体患病率为22.7%,患病率的高低因性别、年龄、地理位置和教育程度而不同。此外,我国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总体患病率为12.7%,受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东部地区的患病率(9.6%)明显低于西部地区(14.7%)。我国农村地区的老年人轻度认知障碍的患病率高于城市地区。老年人的轻度认知障碍将成为未来老年精神卫生关注的重要问题,尤其是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以上证据显示,老年人的精神健康问题已成为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和家庭面临的重大挑战。如何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和照管?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治疗存在差异。老年患者不能充分利用有效的卫生服务(如住院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将影响其健康及疾病的预后,如增加残疾率、认知损害和死亡率。并且,由于我国城市和农村卫生服务和卫生保险系统的不同,城市和农村老年人在获得卫生服务方面存在巨大的差异,农村老年人更加难以获得有效的卫生服务和照管。如何为有精神健康问题的老年人提供必需的治疗服务,已成为影响我国精神卫生服务的重要问题。
积极治疗与照管老年精神障碍患者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不仅需要治疗,更需要照管。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家庭和子女应尊老和赡养老人。至今我国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仍以居家照管为主,家庭成员即是老年患者治疗服务的辅助人员,也是其照管服务的主要提供者。但是,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家庭结构和家庭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伴随平均家庭人数减少,社会对传统“孝”的观念发生了改变。这导致个别老年患者的治疗和照管出现了一些问题,出现没人照管或照顾不周的情况,这可能进一步导致老人出现孤独和抑郁等。如何将老年患者的治疗和照管有机结合,这是十分重要的。
由于受身体虚弱、慢性疾病和精神疾病等方面的影响,老年患者的自我照料能力受到限制,需要为其提供长期的照管。目前,我国老年患者长期照管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第一,患者的照管系统供需缺口大,照管负荷大,资源相对不足。主要照管者以配偶为主、子女为辅;照管系统较脆弱,照管资源的可及性不高。老年患者不仅需要精神疾病的治疗和照管,许多还需要临终关怀服务。但是,这样的服务较为缺乏,特别是接受居家照管服务的老年人。第二,专业及非专业人员相对不足和缺乏培训。一线护理人员和卫生保健劳动力严重不足,城市与农村的长期护理劳动力存在较大差距,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与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专业社会工作人员严重短缺,老年护理机构的医务人员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水平较低,缺乏照管有精神健康问题老年人的实践技能。同时,养老服务的医务人员与社会工作者的薪资水平较低,待遇较差,职业发展受限,岗位吸引力小,人员流动性大。最后,非正式护理人员较少受到专业培训与指导,尤其是家庭护理人员,缺乏专业护理能力,在各方面均承受着巨大的照管压力。因此,如何加强专业(如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医院管理者、社区工作人员等)和非专业(如家属、朋友或非亲属照料者等)照管者的培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提供主要照管服务的家属照管者,由于长期从事高负荷、繁琐复杂的照管工作,经济负担比较重,面临各方面的压力,其他需求也难以得到满足。许多照管者可能出现不良的情绪(如恐惧不安、自责伤心、情感受挫)。如何在强调家庭治疗和照管的同时,为长者亲属照管者提供支持的政策,保障长者亲属照管者的权益(如经济援助、支援服务、知识培训等),提升长期照管的质量?
应对老年精神健康服务和照管问题
2016年,我国提出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战略目标,必须加强对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的服务和研究,不断提升老年精神健康服务和照管的水平。
在当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政府推动“健康中国”战略的背景下,如何促进老年人的精神健康,推动老年精神卫生服务,减少老年患者长期照管的负担?这需推动和完善以下方面的工作。第一,应提升全民老年精神健康的知识水平,重视老年人可能出现的精神卫生问题,强调预防为主。第二,促进老年精神卫生服务和照管相关政策的制定,推动相关服务和照管的发展。第三,在精神卫生服务中,转变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采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第四,完善社区为基础的精神卫生服务及复元体系,促进老年精神障碍的预防与治疗,确保老年精神障碍尽可能获得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减少长期住院。第五,发展综合的精神卫生服务和复元人员队伍,包括老年科医生、老年精神科医生、护士、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咨询师)、医学或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职业治疗师、护理人员(护工)等,不断完善老年精神健康服务。鉴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在老年精神健康服务和复元中的重要性,精神健康社会工作者队伍急需建立和加强。第六,加强对精神卫生服务及保健人员的专业培训与指导,结合中国文化特色及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关的培训内容,探索新的有效的服务及照管方法,提升专业人员的照管水平。第七,加大对老年患者居家照管的政策及资金支持,提升居家照管的质量,发展综合家庭照管服务。第八,重视我国城乡发展的差异,加大对农村老年患者的精神卫生服务和复元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政策及资金的支持,逐步缩小城乡老年精神健康服务和复元的差距。第九,对有需要的老年患者,提供临终关怀照料服务,确保长者能有尊严地活到最后一刻。第十,加强对老年精神卫生服务和照管的研究,不断推动老年精神健康理论与服务的创新,促进老年精神健康服务和照管的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香港大学社会工作与社会行政学系)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