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阐释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是走向世界的中国向学界提出的时代之问。《中国社会科学报》编辑部和华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于2019年11月共同策划选题,在华侨大学合作举办了“互文 场域 叙事:‘讲好中国故事’话语传播高峰论坛”。本期“特别策划”刊发会议研讨成果及有关论文,以期引起更多有价值的讨论。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构建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以服务国家治理为旨归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不仅是现代传播格局重构的问题,更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不仅是为了提升新闻舆论宣传的能力水平,更是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项基本要求。当前,我国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在参与全球治理的背景下,如何建构和打造内宣外宣联动的全媒体国际传播体系,如何真正有效提升我国国际传播的传播力、引导力、感召力和影响力。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参与的全球治理问题为聚焦点,探讨重大国际舆情面前内宣外宣联动的全媒体国际传播体系构建问题。
中国故事的对外传播是中国对外话语权建构的重要环节。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示什么样的中国形象?必然涉及中国故事的有效编码、结构和传播的过程,也就是对中国故事叙事体系的建构过程的整体思考。具体而言,这指向了五个体系性规定。
总结中国经验、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成为政治学、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社会学、文学艺术等学科的重要论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这促使我们积极总结经验、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文化软实力。中国故事内涵丰富,其中传统文化是重要内容和资源。我们要在全面审视和把握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处理好其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对接。只有这样,才能在国际传播中充分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魅力,助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与日俱增。讲好中国故事,成为衡量当前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作为一个软实力资源大国,中国在发展中从来不缺乏故事,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如何讲。
近期,在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大主流媒体报道了大量社会各界人士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引发了巨大社会舆论正能量。当前,在一些突发事件发生时,互联网已成为突发事件舆论的“集散地”与“放大器”。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主旋律,催生关于突发事件舆论传播的正能量,已成为新时代备受瞩目的重要议题。
“一带一路”倡议自2013年提出以来,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中国与沿线国家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指导下开展了积极而广泛的合作,取得了显著而普惠的成果。“一带一路”对外传播的重要目标和关键任务是创新传播理念和方式,通过富有针对性、解释性、感染力和说服力的信息交流,最大限度消除国外民众对“一带一路”的认知空白和认识误区,赢得他们的理解和认同,为共建“一带一路”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在国际传播领域的迅速发展,在智能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国际传播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从全球范围看,媒体智能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坚持不懈讲好中国故事,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这为推进我国国际传播提供了重要遵循。我们应深入研究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把握我国国际传播力的现状,不断增强智能媒体时代国际传播力。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与实施,中国与亚洲、欧洲、非洲等地区的国家与人民交往日益密切。在与这些地区人民交往和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对待跨文化传播问题。
新兴媒介既提供了新的技术,也提供了人与人之间重新看待彼此的可能,这是跨文化传播新的通道。当今,新媒体创造了新机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自以为是的传播渠道,成熟的IP运作经验和伴随社交媒体长大的“90后”登上了历史舞台。如果抓住机会,实现传播突围,可以在不远的将来呈现更好的效果。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