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
2022年02月09日 09: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2月9日总第2343期 作者:叶宁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主办、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承办的“2021年社科院系统社会学所所长会暨青年论坛”在武汉举行,来自社会科学院系统和部分高校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会议。会议以“新发展阶段社会建设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主题,探讨在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历史宏愿的新发展阶段,社会建设的新机遇、新问题、新任务,提出新思想、新观点、新智慧。

  完善社会建设顶层设计。社会建设顶层设计需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新发展阶段“以人民为中心”与实现人的现代化及人的全面发展紧密关联。中国社会科学院陈光金指出,社会建设要实现社会领域现代化,以服务于人的现代化,探究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社科院系统的重大使命。华中农业大学钟涨宝认为,同步推进高质量经济发展与高水平社会建设将是今后一段时期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亟须解决好社会建设顶层设计中的发展道路、价值取向问题,并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冮树革认为,“人民性”是社会建设的核心价值,社会建设的优良传统是坚持群众路线,社会建设的实现路径是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建设成果广泛惠及群众。

  高水平社会建设须坚持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中国社会科学院赵克斌指出,从国家发展全局和社会科学院团队建设来看,共同富裕这一社会建设主题,尚未形成权威解释,值得深入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狄金华认为,社会结构重组,新的社会结构特征对社会建设提出了经济伦理与社会伦理重构等多项议题。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乔健认为,采用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不断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再分配制度,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建立健全改善城乡低收入群体等困难人员生活的政策体系和长效机制等举措,能有效地推动实现共同富裕。辽宁社会科学院王磊认为,可采取增强相对贫困家庭收入稳定性、加大农村老年人相对贫困群体政策支持、加强农村相对贫困家庭生计资本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等措施,提高农村相对贫困家庭发展能力,助力共同富裕。

  加强社会制度建设,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杨述明提出,制度建设是社会建设的具体构件,加强社会制度建设能使社会更有序和谐;应以提升治理效能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廖冲绪认为,“两项改革”是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前提和推动力,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内生动力、提升发展质量、增强服务能力、创新治理机制等,均能有效提高乡村治理效能。

  厘清社会建设工作思路。社会建设总体思路应着力坚守民生底线、完善社保制度、突出治理重点。首先,坚守民生底线,以保障民生推进社会建设更好发展。乔健认为,应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通过实施全面终身学习策略,以确保员工的持续适应性和就业能力;推行积极劳动力市场政策,减少失业;提供收入支持、鼓励就业并促进劳动力市场流动的社会保障体系三项措施,提升就业质量。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左晓斯等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广东省城乡家庭的经济状况、经济计划、卫生习惯、工作生活方式、社会心态等方面的影响,提出后疫情时代坚守民生底线需关注的重点问题。其次,完善社保制度,以完善社保制度确保社会建设更好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李骏认为,中国家庭经历了“压缩型”现代化变迁,家庭人口规模持续下降,总和生育率较低,家庭变化趋势使养老金制度面临危机,必须完善包括老人赡养、病残照料等在内的家庭发展政策和家庭发展支持体系。辽宁社会科学院闫琳琳等提出,应考虑全国统筹的现实条件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现实,采取“整合、渐进与统一”三步骤发展战略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构建全民共享、公平普惠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体系。最后,突出社会治理,以优化社会治理路径带动社会建设更好发展。吉林省社会科学院韩佳均提出,城市社区治理的优化路径包括重整社区权力体系、培育社区共同体、提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组织性、建立协商民主的社区民主治理机制。

  社会建设战略部署应根据“十四五”规划,将重点放在以下方面。大力推进乡村治理。乡村是社会建设的薄弱环节,村庄治理应是重中之重。山东社会科学院田杨等认为,村庄治理不力的根源是基层政府的赋权和村民的赋权之间存在冲突,应通过体现农民意志、提升农民主体地位、关注农民利益诉求和价值愿望,实现有效的乡村治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促进建立社会共同体意识是社会建设维护稳定和谐的关键。江西省社会科学院杨舸等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源头,乡村文化治理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需要辩证取舍、推陈出新,为了促进文化续延,应该重建共同体的文化自信与乡土品格。大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张卫提出,应确立“大公共卫生”理念和导向、构建新型公共卫生安全防控网络、提高公共卫生应急体系运行效率、加强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建设,由此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促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践行社会建设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实现社会建设目标的重要保障。新发展阶段,需要践行创新理念、协调理念、共享理念,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

  创新理念是引领智慧社会建设的动力。我国正走向智能社会,社会建设亟须创新理念。湖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爱国指出,疫情后湖北省以数字赋能社会建设,优化社会治理的数字基础,为提高社会治理效能提供条件,是社会建设的有益探索。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周盛等指出,数字服务平台“志愿浙江”改变了服务主体“碎片化”状态,促进志愿服务主体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形成整体驱动模式,实现了志愿服务供需精准对接,建设“智慧”基础设施能有效助力社会建设。

  协调理念是社会建设行稳致远的关键。用协调理念处理社会建设的资源、关系、事务,才能促进社会建设持续发展。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全龙杰认为,推进东北地区城市群协调发展是实现东北三省全面振兴的关键,为此,应培育核心城市、培育节点城市、加强城市群间的协调联动、出台吸引人才的政策。

  共享理念是社会建设公平性的保障。经济发展成果需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左晓斯等用2020年省情调查数据和2018年以来家庭户定点追踪数据研究广东城乡居民户收入差距,指出2019年广东省城镇居民户年均收入约为农村居民户年均收入的2.65倍,较大的城乡家庭年均收入差距反映发展成果共享度较低,不利于社会建设的公平,强化共享理念任重道远。

  (作者单位: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