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化时代凸显互联网技术的价值,展现网络化逻辑的意义。全球化经济、网络政治、真实虚拟文化、网络认同等是网络化时代的表征。它们不是网络简单地与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层面的简单整合,而是与整个社会的深度融合,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呈现。经验,作为个体与群体不断适应生活的工具与途径,也在网络化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
“他者”经验重塑经验客观性
互联网技术的“脱域”意义与链接价值,使经验而非地域成为信息的主宰。例如,不同国家、民族、社会、文化的经验均能呈现于网络空间之中,很多传统上看不到也难以想象的“他者”经验能成为较为流行、受到较多关注的信息,许多即刻发生的、远离本土的“他者”经验也能成为网络围观、网民狂欢的信息。针对无所不在、无时不存的信息,卡斯特提出了重要论断——“讯息即媒介”,即指出信息在组织、协调、推动媒介生产之中的重要价值。需要指出的是,此种信息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地域经验,脱离地域的“他者”经验成为重要组成部分。
虽然“他者”经验和在某一区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地域经验在内容、话语、叙事方式、生存空间等方面差异显著,但是“他者”经验在其所属的地域也是主导经验,且具有自身的合法性。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技术水平的提升状况等的限制,“他者”经验常常是消隐的、被忽视的或缺乏合法性的。而进入互联网时代,“他者”经验所受到的限制被一一打破,并被赋予合法性,从而呈现于社会成员面前。这意味着地域经验的单一性受到严峻的挑战,针对特定事物的理解和解释不再只有一种,而是多种;经验的呈现有多有少,甚至特定“他者”经验还受到较多的网络赞许。社会成员在经验面前的选择性尤为突出,传统上稳定的经验变得不稳定,传统上确定的经验意义变得不确定。经验客观性之不可能变得尤为突出。“他者”经验的彰显在深层次上否定了此种客观性:既然经验是客观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差异的呈现,而且彼此之间难以说服对方。在此意义上,经验的主观性色彩突出,传统的地域经验标准、原则、理念、规范等均受到较多的挑战并处于重构之中。
经验模糊性特征不断增长
无时间之时间、流动的空间、网络化组织形态、中心与节点的变动等网络化时代的特征,其实均展现了经验传递的突出价值。经验的意义在于传递,经验的重要性需要传递,经验的持久性依赖于传递。一切经验唯有通过传递才能更好地获取、展现自身的价值,恰如盖伦所说,过去只是通过“道听途说”所知道的东西,今天已经被信息产业、报刊出版、广播等传递了。更为重要的是,互联网技术创造了其所传递经验的本质结构,此种经验是凸显超越时空限制的、能在全球流动的经验形式,也是具有脱域性、流动性、不确定性、无边界性的人类经验类型。
互联网所传递经验作为网络化时代的重要经验类型进入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同传统经验一道构成整体经验。不过,互联网所传递经验与现实经验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互联网所传递经验地位的上升伴随着现实经验地位的下降;互联网所传递经验的扩散伴随着现实经验的收缩;互联网所传递经验的话语、叙事模式的风靡伴随着现实经验的话语、叙事模式的衰落等。吉登斯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此消彼长”的关系,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现实倒置”感,即“当人们碰到真实的客体和事件时,似乎会感到它们在媒体上比在现实中更为具体”。互联网所传递经验变成比现实经验更为真实、具体的经验,这类似于鲍德里亚所说的“超现实”。当然,这不意味着现实经验不再发挥作用,而是强调现实经验的作用范围、领域、方式等均发生深刻变化。融合了互联网所传递经验与现实经验的整体经验,在传递经验的快速扩散下,经验结构处于变动之中,经验本身的模糊性特征明显。
大数据生产导致经验内卷化
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信息阅览、交友聊天、储蓄理财、购物打车等多个领域,“互联网+”在通信、金融、交通、教育、医疗、扶贫等多个层面的广泛交融,充分展现了互联网技术的强大功能与旺盛生命力。与之相伴随的是,大数据知识的经验价值凸显。这是与网络经济、算法革命等功能密切相连的经验。网络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借助大数据知识,而算法革命为大数据知识生产做好了铺垫,网络经济的发展又进一步刺激了更切合经济发展实际的算法出现。大数据知识、网络经济、算法革命互为前提,共同构筑了网络化时代的健康运行和协调发展。
同传统科学相比,基于大数据的科学研究更强调数据优先、数据的完整性与混杂性、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预测。大数据知识是关于社会现象、社会行为、社会态度等内容的新经验,其本身并不复杂,代表着对社会秩序的新解释,是社会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推动力量。此种经验已经深入人类行动乃至思维的各个方面,乃至于大数据思维、个性化推荐等成为时代潮流,蔓延于社会各个领域,许多经验甚至包括部分科学知识在大数据知识的应用之中被冲击、消解。经验的数据化与数据的经验化是大数据知识运作的两个基本步骤,数据知识获得了较强的自主性,不断积累的数据持续作用于社会成员的经验。不过,大数据知识并没有真正解放经验,多姿多态、丰富多彩的全面经验被数据标识与引导,不仅引发伦理问题,而且大数据知识本身在持续作用于既有经验、与既有经验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越来越内卷化,越来越脱离实际情况,最终可能陷于“信息茧房”之中而无法突破。
在网络化时代,经验的性质、结构、价值原则等均发生重大变化。这个时代彰显了“他者”经验、互联网所传递经验和大数据知识的重要价值,也展现了经验的主观化、模糊性与内卷化等基本特点。对于一直致力于经验分析的社会学而言,如何选择、把握与阐释新经验也应成为学科主题。如此才能真正地把握时代脉搏,建构出符合时代特征、具有理论或实践价值的经验命题。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网络化时代群聚性认同的建构机制及其社会治理研究”(16CSH015)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