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展哲学视角领会时代特征
2021年03月04日 08: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3月4日第2118期 作者:李永胜

  发展哲学是以社会发展整体为研究对象,探讨发展本质、规律、动力、价值、关系、代价和意识等问题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从学理高度阐明为什么发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根本问题,为发展实践提供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指导。当前,我们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重点在于从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这是“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主线。从发展哲学视角看,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具有深厚的哲学意蕴。

  首先,从发展认识论、本质论角度把握新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这是对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与科学判断。

  从发展认识论来看,新发展阶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历史方位的深刻把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既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发展阶段;也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即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

  从发展本质论来看,新发展阶段是党中央基于我国发展的历史特点、时代特征、周期性发展特点等客观情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历史方位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一判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看作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以及变与不变的统一。由此,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些观点丰富和拓展了发展哲学。

  其次,从发展价值论、动力论角度坚持新发展理念。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强的战略性、纲领性和引领性。《建议》把“坚持新发展理念”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强调“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从发展价值论来看,新发展理念蕴含着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十四五”时期,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的价值导向和科学引领。当前,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尤其要把握三个重点:一是坚持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二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问题导向,三是守住底线、筑牢安全发展基石的忧患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全面透彻把握发展的“根”和“魂”,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办好自己的事情。

  从发展动力论来看,新发展理念科学回答了新时代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时代问题。其中,发展依靠人民集中回答了发展动力问题。它切中了我国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体现了今后的发展思路、方向、着力点,蕴含着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科学路径,阐明了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科学指南。

  最后,从发展目标论、方法论角度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议》强调,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为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宏伟蓝图。

  从发展目标论来看,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新定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规律和变化趋势提出的,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与理论依据。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目的在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增进人民福祉。

  从发展方法论来看,新发展格局是以高质量供给与升级的需求相互配合的循环,是建立在高效畅通链条上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其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强调自主创新,用科技创新有力支撑高质量发展;建立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加快培育内需体系,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

  总的来看,进入新发展阶段描述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坚持新发展理念概括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三者不仅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理论与实践元素,而且在发展认识论、本质论、价值论、动力论、目标论、方法论等方面拓展和深化了发展哲学。

  (作者系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