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发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2020年12月25日 09:0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2月25日第2077期 作者:许蓉

  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总结了经济特区建设经验,提出“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是“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尤其是全面扩大开放更加需要坚持创新发展。深入理解创新发展,可以从创新发展对于全面开放的历史必然性、现实紧迫性,以及以创新发展推动全面开放的实践路径三个方面来认识。

  以创新发展

  推动全面开放的历史必然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具有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伟大民族,在经历了近现代历史上水深火热的种种苦难后,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创新发展对于国家解放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创新发展作为推动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动力,在创新中求出路,在创新中促发展。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在深刻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对外开放的基本方针。之后在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上,正式把对外开放确立为长期坚持的基本国策。在对外开放中,我国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以创新的理念、创新的制度、创新的路径深化我们对开放合作的规律认识,创造了对外开放的伟大奇迹。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时代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大胆创新、推动发展,解决开放新问题,探索开放新思路,扩大开放新领域,创新开放新业态,使全党和全体人民不断坚定全面开放信念,提升全面开放水平,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对我们实行全面开放战略部署的庄严承诺。这个承诺要落到实处,必然依靠创新发展。只有以创新促发展,才能拓宽中国与世界的合作领域,才能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才能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坚持创新发展不仅是中国开放的内在要求,更是中国扩大开放的不竭动力。正是在创新发展中,中国的开放程度、开放理念、开放水平日益提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4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充分证明,在党的有力领导下坚持创新发展,必然使我们的开放合作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必然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永续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经济特区40年经验时所指出的,“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以创新发展

  推动全面开放的现实紧迫性

  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全面开放,是新时代应对重大风险和重大挑战的紧迫要求。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的开放合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依然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从国外形势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有所上升,世界经济出现低迷,国际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国内形势来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市场空间广阔,发展韧性强大,但同时因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增长动力、优化产业结构的攻坚期,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面对这样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绝不能被逆风和回头浪所阻,需要坚定不移以创新发展推动全面开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敢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突破世界经济发展瓶颈”。

  坚持创新发展推动全面开放的紧迫性还体现在它对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重要意义上。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中国特色的开放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康庄大道,是党和人民的创新之举、发展之路,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对全面开放信念的坚守成为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前进动力与价值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将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向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立足当今,对外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紧迫要求。放眼未来,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紧迫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以创新发展

  推动全面开放的实践路径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实践路径主要有:一是以创新思路为突破。全面开放是一项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必须要以创新思路为突破口。中国开放的历史和现实证明,党和人民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创新思路引领改革突围、开放增强,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只有继续以创新思路为突破,才能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二是以创新精神为引领。在全面开放中,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创新精神,以创新的勇气应对重大风险,以创新的决心化解重大矛盾,以创新的意识回应重大挑战。创新精神要求我们根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认清全面开放的本质,掌握全面开放的规律,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是以创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抓手。坚持创新发展在全面开放中的核心地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要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探索更加灵活、科学的政策体系。要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四是以创新活力为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全面开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要聚集到这个目标上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中汲取推动全面开放的创新创造活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五是以创新制度和体制机制为保障。有力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是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保障。要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健全公平竞争制度,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完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体制机制,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务实合作等。只有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强大制度优势,才能更好地保障全面开放,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开放新格局。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南京师范大学基地)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