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意识形态凝聚力
2020年11月20日 08:2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20日第2052期 作者:王玉玲 刘凯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渗透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其核心就在于价值观自信,价值观又是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因而文化自信与意识形态具有密切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形态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和道路,文化则促进着意识形态建设的深化,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我们要以增强文化自信为契机,充分发掘文化资源,以文化的内在价值和外在表现形式,增强人民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与认同。

  不断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

  文化自信有其重要的现实支撑,在当今社会中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与经济、军事、科技等硬实力相比,文化则起着软实力的作用,且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文化软实力的发挥往往借助于硬实力的底气,硬实力的体现也常常蕴含着软实力的作用,同时文化软实力蕴含着鲜明的价值取向,是意识形态认同的现实根基,因而要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意识形态认同的深入性和广泛性。一方面,要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军事实力、创新科学技术,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夯实硬实力对于文化软实力的支撑作用,使我国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将中国故事讲得更精彩、更动听、更震撼。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是价值观的“传声筒”,因而要继续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把握好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更好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在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中提升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影响力。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内核,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而不断展开和深入。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得力量,也需要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理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其所蕴含的天下大同、和合共生等价值理念,虽历经岁月沧桑却仍绵延至今,并在人们实践中逐渐沉淀为精神基因,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滋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其独具特色的时代特征彰显着文化的魅力,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形成了价值共识和精神引领,其所承载的人民幸福、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价值追求,在一代代仁人志士的艰苦探索中逐渐升华为共有的价值理念,并通过社会实践深深熔铸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文化的传统与当代是一个有机整体,其蕴含的价值理念是一以贯之的,在实践中表现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并以其价值精髓深深滋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更加具有亲和力、渗透力和感染力。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因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能够有效促进意识形态认同。

  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

  话语是传递思想情感的工具,话语表达方式往往对传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要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立足于历史与当代的交汇点上,融通中华文化与意识形态的价值精髓,面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充分发掘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话语表达特色,以幽默风趣的俗文俚语、朗朗上口的经典诗句、经久不衰的传唱歌谣、发人深省的哲理故事,将抽象复杂的政治性话语转化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话语,同时还要善于运用网络热词、时代新词、流行语等阐述相关理论思想,让人民群众真正乐于听、听得进、听得懂,以更加“接地气”的话语表达方式,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感染力。此外,还要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借鉴中融洽话语,真正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表达方式,使人民群众对意识形态的认知更加清晰、理解更加透彻、认同更加广泛。

  积极培养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自信是基于文化认同基础之上的,且文化认同的核心在于价值观认同,共有的价值观将中华儿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民族共同体,文化自信所承载的文化身份和集体记忆唤起了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为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方向指引和精神寄托。文化自信能够繁荣各民族文化,促进民族间文化交流与借鉴,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和谐与国家统一,形成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块使的强大合力。同时文化自信具有正确的价值导向,能够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进一步巩固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文化认同、政治认同和国家认同,从而为实现意识形态认同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系西北工业大学党建研究基金项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践与经验研究”(DJZ201808)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党委组织部(党校);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