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业需求看新闻传播学科建设
2020年11月19日 09:1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1月19日总第2051期 作者:谢江林

  传统上,新闻传播学属于文学门类,主要以文学、政治学和社会学为学科基础,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应用性较强的学科融合相对不足。这导致学科建设和人才输出对传媒业界改革实践的指导和支撑不足。新文科建设突出问题导向,致力总结中国现象、解决中国问题。作为其中重要一环,新闻传播学科建设理应与时俱进,解决行业发展中的真问题、新问题,为新时代传媒发展保驾护航。

  契合传媒属性变化

  我国传媒业既具有鲜明意识形态属性,是党的重要宣传思想阵地,又有着一般的行业属性,遵循大众传媒的一般运作规律。这造就了我国媒体的事业、产业两种属性和身份。事业单位和企业化管理成为我国媒介机构基本的微观运行机制。事业单位属性服务于党的宣传和公共文化需求,产业属性则解决媒体生存与发展问题。但是在实践中,总体上对“产业”的重视还有待提升,这一现象在高校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中也一定程度地存在着。

  一方面,新闻传播学科专业设置重事业需求、轻产业需求,重内容生产、轻经营管理。例如,在《新闻传播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除了广告学专业设置了较多市场营销等相关管理类课程之外,只有新闻学专业设置了一门“媒介管理与经营”课程,而其余专业则缺乏经济学、管理学相关课程。另一方面,学科融合存在“偏科”,重人文学科内部融合、轻人文与社科融合,即与美学、文化学、艺术学等人文学科结合紧密,与经济学、管理学等社科类学科融合不足。以传媒经济学为例,中国传媒大学昝廷全教授曾在《传媒经济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对策》一文描述过一种现象,即我国目前招收的传媒经济与媒体管理专业博士生与硕士生基本上都是在新闻传播学名下。招收传媒经济与媒体管理专业博士生的院校有5所。研究生导师的学科背景也大都是新闻传播学。这些专业应适当地更多引进经济学、管理学科班专业背景的教师,传媒院校也应增强对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的认识和重视。

  新文科建设强调学科融合,观照现实问题。面对媒介生态变迁,传媒事业和产业发展应并行不悖,两者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新闻传播专业教育也应跟上时代步伐,针对新的行业问题推进学科融合。可适时增设媒体经营管理相关专业,增加媒介经济学、企业管理、金融学、整合营销传播、品牌管理等相关课程,推动传媒事业、产业均衡发展。

  满足媒体人才需求

  高校教育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存在供求关系,高校的人才输送与行业发展需求是否契合,应是判定相关学科建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近年来因应互联网发展,新兴媒体崛起,主流媒体积极推进媒体融合,新媒体人才出现缺口。作为应对,新闻传播专业院校及时跟进,开辟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等专业,增设网页设计与制作、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等诸多实用课程,推进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动态对接。当前,媒体需要更多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媒体领军人才。新闻传播专业院校应充分认识这类人才需求的迫切性,并加以应对。

  从人员招聘的源头来看,传统媒体习惯于在传媒专业院校招人,招聘专业以新闻、中文、广播电视、编辑出版等为主;经济、管理、营销等相关专业人才引进不足。新闻传播业应对传统“内容为王”的传播理念加以更新,优化人才结构。

  从媒体的组织架构来看,传统媒体的部门设置是围绕内容生产来设计的。以广播电视台为例,早期实行“中心制”,按照新闻部、社教部、文艺部、体育部等进行部门划分;其后实行“频道制”,按照综合频道、经济频道、新闻频道等设置业务单元。如今,在“中心制”与“频道制”之外,又引入了制片人团队、工作室等相对柔性的组织。虽然媒体的组织架构日趋灵活,但总体还是以“生产”为导向,对“市场”导向重视不够。对此,广播电视台可建立“市场营销”部门。这也有助于让传统媒体品质优异的内容被更多人知晓。

  从媒体管理者的技能结构来看,管理者需要三种关键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分别解决业务问题、沟通问题和战略识别问题。中高层管理者应更强化概念技能。

  随着传媒业市场化、产业化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媒体已经意识到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性,并尝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作为传媒人才的重要供给端,新闻传播专业院校应及时回应业界需求,积极培养懂政治、懂媒体、懂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解决媒体的燃眉之急。

  助力媒体融合转型

  目前新闻传播学的专业设置主要是按照大众传媒类型来划分的,例如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这种媒介分割使学生易形成固化思维,不利于当前急需的互联网思维的注入,阻碍媒体的融合发展。此外,这种划分方法还可能造成一种“媒介本位”思想。例如,学编辑出版学的,会基于符号意义,认为报纸媒介或平面媒介是传播生态的基础和核心;学广播电视学的,从感官冲击力出发,认为广播电视媒介或视听媒介是传媒市场的主导;学网络与新媒体的,从实际影响力来看,更认为互联网才是“第一媒介”。当下,需要突破这种媒介本位思想,才能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要求。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进入互联网公司和新媒体行业,便不会因观念局限和能力不全面而难以在工作中发挥核心作用或触及核心业务;如果从事传统媒体工作,也可以带去推动传播思维转变和体制机制革新的力量。

  传统媒体急需借助“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打破媒体边界和思维惯性,实现流程优化和平台再造,催化融合质变。作为行业发展的支撑,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理应积极参与和推动传统媒体的这一场创新和融合转型,助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新闻传播学科建设也应以融合思维优化专业设置,推进新闻传播教育与行业需求对接。譬如,或可设立“全媒体传播专业”,下设视听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方向,借此给学生注入互联网思维,通过培养和输送全媒体人才助力传统主流媒体的融合发展。

  (作者系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