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发展格局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2020年09月24日 09: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24日第2018期 作者:王达

  2020年5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交流时提出,面向未来,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再次提及这一新发展格局;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需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的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强调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要求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对这个客观现象,理论界进行了很多讨论,可以继续深化研究,并提出真知灼见。深入剖析新发展格局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在逻辑和保障措施,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做好新时期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各项工作,实现中国经济巨舰扬帆破浪、行稳致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国际、国内两个环境深刻变化的客观要求。2020年以来,迅速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重创全球经济,而且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有学者认为,这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将深刻改变全球地缘政治与经济格局。中国作为已经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遭受危机冲击较早的国家之一。同时,此次疫情推动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从外部环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国际贸易和投资额大幅下降,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这使我国的出口导向型增长战略面临转型升级压力。从内部环境来看,新冠肺炎疫情对正常的经济活动造成了巨大冲击,生产要素在国内各部门之间的顺畅流动受到影响,社会秩序一度进入疫情防控的应急管理状态。在此情况下,“六稳”和“六保”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管理的重点任务。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实现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增长成为当务之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我国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如何加速发展作出的重大判断,是顺应国内国际形势、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既带来一系列新机遇,也带来一系列新挑战,是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正是实现这一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

  第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对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逻辑的持续升华。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全球经济格局以及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论述。这是在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多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风险挑战极为严峻的情况下提出的重要论断。同时,“新常态”也成为我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依据。这要求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在此过程中,优化产权结构、投融资结构、产业结构、分配结构、流通结构和消费结构等,都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从深层次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在取得了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比如,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有待加强,生态环保任重道远。而构建新发展格局所体现的内在逻辑,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脉相承的,它是党中央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凝练和升华。在本质上,它仍然是从解决当前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出发,通过畅通经济内循环渠道、健全内部要素市场、提振内部消费市场、激发市场主体创新创造活力,实现内外循环相贯通、相融合、相促进的良性发展格局,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实现中国经济更加平衡、充分的发展。

  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塑造中国与世界经济良性互动关系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构建新发展格局这篇锦绣文章,题眼在于“新”字。一是新定位。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定位,对于我们妥善应对挑战、规划长远发展至关重要。长期以来,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使中国逐渐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成为一张享誉全球的亮丽名片。然而,我们不应忽视自身的另一个比较优势——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以及由此衍生出的巨大需求。我们充分挖掘这一规模优势,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内生增长动力,而且必将为低迷的全球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将以“世界工厂”和“世界市场”的双重身份,为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优化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良性互动的重要抓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并会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二是新思路和新举措。如何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循环相互贯通、相互促进,从而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我国经济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需要我们拓展思路、创新方法。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需要出台更加科学规范的政策措施,为生产要素在国内流动提供完备的配套服务和制度保障,营造更加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各类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创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对于企业部门而言,则应当重视挖掘国内市场潜力,统筹做好出口与内销的平衡,逐渐降低对单一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增强自身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

  现阶段,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球疫情防控任重道远,世界经济和人类社会将持续承压。在众多困难和挑战面前,中国不仅稳定了疫情防控形势,而且在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复苏。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统一领导,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而,前程并非坦途、挑战依然严峻。我们必须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开阔的视野、坚定的信心、创新的举措和有效的保障,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不断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作者系吉林大学美国研究所副所长、教授)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