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行稳致远
2020年07月21日 09:0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21日第1971期 作者:徐轶杰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领域取得巨大成就,逐步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从基本国情出发,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推进全球环境问题的南北合作与南南合作,是中国开展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重要经验。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国面临的不稳定性凸显,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增加了全球环境治理的不确定性,人类亟须应对各种共同挑战。在世界格局深刻调整的重要时期,我们应当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突出成就

  作为国际社会负责任的一员,中国一直积极参与联合国等政府间组织发起的各项环境保护公约和行动计划。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第一,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长期以来,中国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并不断深化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中国与发达国家合作,探讨引进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促进国内的节能减排;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坚持互利共赢,分享破解发展和环境之间矛盾的经验;与周边国家合作,共同解决面临的环境问题。比如,中国与美、俄、日、韩等多个国家以及上合、欧盟、东盟等区域组织形成了高规格、多渠道、宽领域的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局面。迄今为止,我国已批准加入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或议定书,与100多个国家开展了广泛的环境保护交流,与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签署近150项生态环保合作文件,进行深入的环境保护协同互助。与此同时,我国还积极拓展与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环境合作。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全球环境基金曾先后将“绿色环境特别奖”“全球环境领导奖”“地球卫士奖”等授予中国环保等部门。

  第二,为全球环境改善作出巨大贡献。中国已累计淘汰消耗臭氧层物质约30万吨,占发展中国家淘汰量一半以上。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同时,中国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力量。中国已成为利用清洁能源第一大国,并提前实现了荒漠化土地零增长的目标。中国一直与全球环境基金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成为发展中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全球环境基金捐资国之一,并在历次增资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巴黎协定》达成、签署、生效的过程中,中国作出了重要的、突出的贡献。2017年,中国已提前3年实现了《巴黎协定》中关于2020年碳强度下降和森林蓄积量增加的两项承诺,以实际行动向国际社会释放落实《巴黎协定》、推动绿色低碳转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信号。

  第三,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为世界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创造模式和成果报告》,肯定了中国在沙漠治理、消除贫困和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积极行动与巨大贡献。201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报告,认为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导向的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201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北京二十年大气污染治理历程与展望》报告,高度肯定了北京市空气污染治理的努力和成效,认为北京的经验会对许多遭受空气污染困扰的城市有所裨益。

  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主要经验

  中国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领域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有效地维护了自身和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一,从基本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坚决维护中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根据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和能力承担国际义务,不断转变合作理念,创新合作方式,深化合作领域。在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同时,有力地维护了中国的发展权和环境权。党的十八大以来,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国家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已经成为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以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方面,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有利于提升相关行业的技术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动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全球的生态保护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这些新的理念、思路和举措,在推动中国成为一个更加绿色环保国家的同时,为其他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从而更好地推动国家之间开展环境保护合作。

  第三,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推进全球环境领域南南合作与南北合作。在正确认识发展与环境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中国倡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权益,是南南环境合作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和实践者。中国与印度、巴西、南非组成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四国”,并利用气候变化南南合作专项财政资金,帮助最不发达国家、小岛屿国家和非洲国家等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在推动全球环境领域南北合作时,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陆续提出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公平原则”“各自能力”等国家环境合作原则,有效地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和环境权。

  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未来展望

  近年来,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但生态文明建设依然任重道远。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对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形势作出了“三期叠加”的重大战略判断,即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已进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攻坚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为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有鉴于此,我们应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从实际出发,为推动建设全球绿色家园作出不懈努力。

  为了更好发挥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的作用,我们应在进一步加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一是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出发,继续坚持量力而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通过大力推动国内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绿色底色和成色。在全球气候变化合作中发挥示范作用,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同时推动全球气候治理集体领导机制早日成熟。二是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比如,先后发布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签署了《关于建设绿色“一带一路”的谅解备忘录》。2019年,“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在北京成立,启动了“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发布了绿色高效制冷行动倡议、绿色照明行动倡议和绿色“走出去”行动倡议。2020年6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联合声明重申了对环境可持续性的珍视。着眼未来,我们应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环境保护国际合作与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总之,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我们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从两个大局出发,以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环境保护国际合作行稳致远,不断提升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加快构建更加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环境治理体系。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