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两个课堂”的协同作用
2020年05月28日 05: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8日第1935期 作者:沈萍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第二课堂是拓展延伸。探索和构建“思政课堂+第二课堂”两个课堂协同育人体系,对于弘扬革命精神、推进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用好资源、强化供给,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思政课用什么来征服学生,让学生入耳入脑更入行?这是每位思政课教师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用好思政课堂,弘扬革命精神,关键是要强化内容供给,丰富思想性、理论性、故事性资源,明确方向、讲清道理、增加趣味。

  在我们看来,思政课首先是思想课,核心在于引领方向。革命精神为思政课提供深厚力量的根本即在方向的指引上,而这个方向就是“红色”方向。不仅不能淡化这个颜色,而且还要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好,大力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次,思政课是说理的课。思政课征服学生不仅需要方向引领,更需要讲清道理。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用好思政课堂,弘扬革命精神,需要用好学理性资源,在深刻的理论解读中让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牢固树立“四个自信”。再次,思政课还是有意思的课。一堂思政课要想让学生愿意听、听得清、记得住,光有意义还不行,还需要把有意义的事讲得有意思,通过就事来论理,在浅入深出中展现真理的魅力。用好思政课堂,弘扬革命精神,还需要用好故事性资源,增加趣味,用革命精神中大量贴近实际、易于接受、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吸引学生。

  瞄准需求、注重引导,发挥第二课堂补充拓展作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第二课堂”不仅是思政课堂的有益补充,更是延伸拓展,对于帮助学生巩固主课堂学习效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弘扬革命精神,还需发挥第二课堂的补充拓展作用,将革命精神升华为内在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信念,落实为自觉的行动,在协同推进中强化育人功能。

  一方面,以团委和学工为主导,组织学生围绕兴趣成立相关革命精神学习活动社,引导学生在团队的自我成长中强化革命精神认知。近年来,南京晓庄学院围绕雨花英烈精神的宣传教育,广泛发动学生以“晓庄十烈士”为内容和榜样,发挥学生社团的自治力、主导力,开展诸如演讲比赛、话剧、情景剧等校园活动,打造雨花英烈精神精品校园文化品牌,在发挥革命精神的文化育人价值上取得较好效果。另一方面,实践中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走进革命精神遗址、遗迹、纪念场馆,引导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升华革命精神认知。作为革命精神的载体和外在表现,革命遗存承载着无数先烈的动人事迹和优良品行,见证和凝结着党的光荣历史。将学生带出思政课堂,亲自参与和体会先烈当年生活、战斗甚至牺牲的地方,去与不去,教育教学效果大不一样。从教学反馈来看,学生普遍反映心灵受到极大触动。比如有学生就在自媒体发表感言:“在课堂上学过雨花英烈精神,但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再听一次,感觉完全不一样,纪念馆丰富的素材,烈士牺牲地的神圣感,仪式和内心的庄严肃穆融为一体,我不得不承认,身临其境总能带来不寻常的感觉。”而事实上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

  (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分团委书记)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