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推动复工复产中发展劳动关系学科
2020年05月22日 01:5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2日第1931期 作者:窦学伟

  在疫情防控中尽快复工复产达产,是确保顺利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当务之急。作为一门探讨化解劳动关系风险、维护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以劳资两利促进生产的学科,劳动关系学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劳动关系学科的核心理念是通过搭建劳资双方平等集体协商体系,以协商、法治和契约为原则进行劳动关系利益平衡,化解风险、维护稳定。如果缺乏平等协商的程序或过程,那么劳资双方的权益不能得到充分主张,也难以获得双方都满意的解决方案。企业和劳动者在疫情中风雨同行、共克时艰、共渡难关是值得倡导的抗疫理念,同时也是我国劳动关系体系的核心价值观,劳动关系的目标就是希望建立企业与劳动者的命运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为了使双方利益均衡,应当严格落实平等协商的原则。只有充分落实劳动关系的理念,通过劳资平等协商达成共识,才能从根本上维护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为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目前,我国劳动关系学科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劳动关系学的知识体系不够完善。我国的劳动关系学科还处于新生阶段,在知识体系上不够完善。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我国劳动关系学科的本土化程度不足,虽然劳动关系学科的基本理念、理论知识和方法体系具有通用性,但在不同国情、历史、文化和政治背景下,劳动关系学的适用性也有差异。本土化不足的知识体系在指导现实生活中的劳动关系时会产生不适应的状况,从而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其次,面对疫情中涌现的劳动关系问题反应迟缓,无法及时调整知识体系、回应社会的关切。如疫情期间,共享员工问题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对劳动关系的知识体系造成冲击。如何在劳动关系的理念目标和理论脉络下,对共享员工问题进行分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劳资平衡的新体系,是劳动关系学科化危机为契机的关键命题。

  二是劳动关系学的社会影响力亟待加强。疫情发生后,我国的劳动关系学者迅速行动起来,时刻关注疫情变化对劳动关系的影响,为劳动政策制定和危机处理路径建言献策,接受媒体采访和发表评论,普及劳动关系协调处理知识,回应工人和公众关切,体现了当代劳动关系学者的使命与担当,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家出台的各项劳动政策与行动指南中都可以看到劳动关系学者的影响,在国内主要媒体也能看到他们发声。但总体而言,这些影响力还比较有限。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劳动关系学者对工会的主体性作用、集体协商原则的重视程度、经济社会形势的理解深度以及对劳动关系风险的评估预测等方面研究不足,呼吁和倡导也不够,使得劳动关系学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原则未能充分表达和产生影响。

  三是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比较匮乏。劳动关系学同时也是一个实践性学科。大多数劳动关系问题发生在企业和社区等基层单位,需要根据具体的情景(产业特点、企业状况、劳动者状况、风俗习惯等)通过劳资协商进行灵活处理,以达成双方都满意的共识为目标。这需要大量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深厚劳动情怀、熟悉劳动关系协调技能的专业人才。只有将他们放置在企业、工会以及劳动保障部门等劳动关系调整的第一线,使其从事劳动风险防范化解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才能真正发挥劳动关系学构造和谐劳动关系的功能。由于长期以来重视经济发展的思维惯性,有关风险防范以及协商民主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高等教育体系中设立劳动关系专业的高校比重还不够高,劳动关系专业人才培养比较匮乏,远远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疫情犹如一面镜子,照出了劳动关系学科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照出了其在功能发挥上的不足之处,同时也为其进一步发展完善指明了方向。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加强劳动关系学的理论研究,不断完善劳动关系学科的知识体系。这需要在本土化和创新性两个方面齐头并进,以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实现为目标,充分考虑中国经验的独特性,对经典劳动关系理论进行适应性调整,推动理论创新。以创新而完善的理论体系指导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为疫情后的复工复产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是扩大劳动关系学的影响力,积极参与政策咨询报告、智库报告和公共讨论。尤其是在党和国家关心的重大议题上,在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上,劳动关系学应当积极参与、发表观点,紧切时代脉搏,回应社会最迫切的需求,从而增强全社会的劳动关系意识和理念。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劳动关系学者要积极深入田野开展调研活动,了解劳动者在工作和生活上出现的真问题,从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的前沿获取一手资料,为劳动关系的理论创新提供基础,也为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和稳岗促就业提供精准的政策建议。

  三是加大劳动关系人才培养力度,增强劳动关系人才的岗位匹配度。这包括扩大劳动关系人才的招生数量和培养规模,提高劳动关系人才的培养层次,普及劳动关系协调员的职业资格培训,在企业、工会和劳动保障部门加大劳动关系人才的岗位设置和招聘力度,使劳动关系人才真正发挥其专业素养。加强劳动关系人才的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使身处劳动关系调整第一线的工作者都具备一定的劳动关系专业知识和实用技能。
  
  (作者系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人力资源学院劳动关系系副主任、讲师)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