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情感认同 共克抗疫时艰
2020年04月23日 03:4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4月23日总第1913期 作者:赖晓飞

  在全国上下共同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凝聚情感认同有利于拉近人民群众与党的情感距离,扩宽民心纽带,搭建民心桥梁。深入群众、密切联系群众,时刻保持与群众的血肉相连,是党群众路线的根本。危机时期全体党员要冲锋在前,做事在前,舍小我顾大家,时刻葆有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时刻不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使命,就能感召群众,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建立情感认同。 

  凝聚情感认同有利于化解矛盾冲突,达成情感共识,共克抗疫时艰。在危机时期,带有强制意义的法律法规易于受到冲击和挑战,有的人在情急之下往往会失去理智、铤而走险。在这种情况下,硬约束的强行实施往往会激化矛盾,产生对抗,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因此,在危机时期凝聚情感认同,以情服人,以情感人,能够发挥软约束的作用,舒缓社会矛盾。

  要做到以情服人、以情感人,首先要提供丰富的情感支持,完善情感供给。人作为一个独立完整的系统,同时受到来自自身与外部信息的影响,个人的情感、心理及情绪变化等都在“自我—信息”系统中发挥作用。在个体的情感形成过程中,外部信息的评价、批判与人际互动,造就了情感本身的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在形成过程会受到多维影响。因此,情感认同的过程既需要正向的内心情感体验,也需要外界的信息反馈和情感支持。

  其次,深化情感认同要加强认知认同,夯实认知基础。情感不仅是单纯内心感受的表达,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情感影响着信息加工的全过程,同时也会影响人的思维、心理及行为。在危机时期,营造情感认同的社会环境,夯实民众的认知基础,搭建互相关爱、共克时艰的情感桥梁,将有利于深化情感认同。

  最后,凝聚情感认同还要善于从反面思考,了解民众不认同的原因,消解负面因素。在结构理论家看来,社会是一个结构化的整体,秩序与稳定是社会的常态,应通过寻求共识来影响个体、构建认同,从而稳定社会。基于这样的理论,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出了集体意识的概念,他指出,当集体意识弥漫于整个社会空间,其存在和运行取决于情感的发展与增减。因此,在危机时期,面对部分民众的不认同情感,构建情感认同等软约束机制,有利于消解负面因素、不良情绪,凝聚情感认同。
  
  (作者系华侨大学马克思主义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