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虹:高校教材建设与新时代同向同行
2019年04月25日 08: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4月25日总第1681期 作者:李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启了中国特色高等教育的新征程。当前,各高校正在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其中首要的举措是“进教材”。高校教材是为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遵循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基本规律,体现高校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满足高校教育教学活动需要,作为教与学参考的一种纸质出版物或电子出版物。毋庸置疑,作为高等教育教学基本建设工程的高校教材,是对大学生进行知识传递和价值引领的重要蓝本,是高校课程教学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学目标的主要载体,是“课程思政”的主阵地。因此,高校教材建设应当自觉承担起 “课程思政”在大学生价值引领、人格教育和政治素质的养成与提升中的重要使命,在育人育才上“强基铸魂”。

  第一,高校教材建设应注重思想性。正确的价值引领是高校教材建设的首要前提,这样才能确保在创新之路上不迷失方向。一方面,从价值观角度来讲,高校教材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强化马克思主义对教材建设的统领,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这是以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在教材体系建设中,高校教材既要充分宣扬爱国主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彰显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又要提倡对各种思想文化广纳博鉴,积极吸收世界各国哲学社会科学取得的有益成果,以坚定的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努力提升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建设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增强教材育人的实效性。

  第二,高校教材建设应具有科学性。在安排具体教学内容时,高校教材必须坚持以科学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全面、准确地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概念,分析解决现实中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具体而言,应当注重高校教材的系统性、理论性、逻辑性和多样性。系统性意味着教材结构严谨,能够较为完整地表达课程应涵盖的知识内容和结构以及各个知识结构之间的相互联系,体现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规律;理论性要求对高校教材包含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表述准确,用科学理论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逻辑性体现在教材编写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揭示出各知识内容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培养与专业特点相符合的思维方法;多样性要求高校教材正确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在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的同时,要注重呈现知识的多样性,如在编写教材时可以做一些符合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的多样化设计,给学生一些自己去选择的权利、自己去体验的机会、自己去解决的困难,让他们自己找答案、自己去锻炼。

  第三,高校教材建设应注重开放性。大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探索者、知识的建构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在教材编写过程中不应预设固定不变的教学程序和整齐划一的所谓“标准答案”,其中作业和研习的结果应当能使学生感受到探究的喜悦和发现的惊异,能给学生展示事物的不同角度和侧面,让学生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联想推理能力去探寻不同的“答案”与“结论”;同时,注意给学生提供可以主动自解的平台。优秀的高校教材不是陈述真理的“圣经”,不是储备知识的“仓库”,而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载体,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主渠道,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资源、工具和指南。

  第四,高校教材建设应体现时代性。当前,高校不仅存在相对陈旧的教材和课程内容、日益增长的社会现实需求与面向未来的新兴科学技术三者之间严重脱节的问题,而且存在学科前沿更新较快、教材建设相对滞后、教学活动按部就班等现象。新时代高校教材建设需要在内容选择上注重反映时代特色,使其具有时代性与前瞻性,并以敏锐的目光关注全球学术动态,紧跟科学技术发展前沿,从知识需求、学生需求和社会需求出发,注重选编能反映学术前沿综合性、交叉性的知识和观点;在内容设置上不断吐故纳新,尤其要注意改进教材和教学内容,并非简单地增设各种理论内容,而是要将社会所需要和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充分融合。

  第五,高校教材建设应强调学理性。在注重内容编写和知识传递的同时,高校教材建设还要重视体现人文关怀,反映“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时代课题。教育的关键是使人与人之间建立文明关系,而高校课程教学活动则是使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社会之间建立文明关系的人际活动。高校教材既是这种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文明的精华浓缩,因此要在编写教材时注重传承人类文明,着眼可持续发展。特别是理工科工程技术类教材的编写,可以专门留出章节就一些全局性、时代性较强的理论问题展开讨论。例如,关于市场经济方面的教材内容,应强调对公平开放、法律规则意识的培养,强调货真价实、诚实守信、为用户着想等观念;讲投资理财的课程,应强调树立正确的物质观,以及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等价值理念;关于消费方面的教材内容,应强调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倡导勤俭节约、绿色消费,增强环保意识等。

  总之,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战线在高校,战场在课堂,阵地在教材。高校教材建设亟须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着力提升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开放性、时代性和学理性,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高校教材体系,实现高等教育强国梦。

  (作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