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决定了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把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作为根本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复杂的办学环境,更需要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不少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给当今世界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一些西方国家继续对外排斥和霸凌,强行推广自己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网络传播的海量性、信息形式的多样性、价值取向的复杂性等,使各种消极的意识形态无孔不入、全球游动,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主流意识形态的引领力,会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面对这些风险与挑战,高校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才能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是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组织保证。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因而,坚持党对高校的领导,促进高校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各项工作,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首先,必须确立党对高校的领导权,这是高校平稳健康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目标顺利实现的根本保证。其次,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校党委要对学校工作把关定向、统筹谋划,履行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最后,必须全面从严治党,这就要把准政治方向,把坚定不移地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高校党建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引导高校党员师生进一步增强思想意识,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建设好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突出政治标准,把好选人用人政治关,大力选拔热爱高等教育、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有责任担当的好干部;还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好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广大师生紧密团结在党组织周围。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思想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大学最鲜亮的底色。”高校首先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必须帮助青年学生领悟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立场,认同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要通过思政课教学,帮助学生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性,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审视现实世界,思考现实问题,把握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通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与“四史”课教学,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弄清楚、理解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通过挖掘各类课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元素,打造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圈层效应,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其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创新。高校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创新的主力军,应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着力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让高校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鲜亮底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高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还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为此,高校要认识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通过课堂引导、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引导师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信仰者与践行者;必须牢牢抓住人才培养这个关键,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体现到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建设各方面;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主渠道作用,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促进身心和人格健康发展;广大教师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专业学识、博大的仁爱之心,这是为人师者的基本要求。
(作者单位: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