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21年06月24日 09: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6月24日第2193期 作者:王怀超 张瑞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从时代要求和中国国情出发,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把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国际风云急剧变幻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作为中流砥柱岿然不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展现出蓬勃旺盛的生机和活力。100年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已经深入中国人民的内心,成为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正因为中国共产党得到中国人民的信赖和拥护,中国共产党才从1921年成立之初的50多名党员,发展到2019年底的9191.4多万名党员,成长为在世界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壮大。党兴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党强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发展进步,党越是不断发展壮大。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拓者

  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就意识到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鲜明地提出“以苏为鉴”。毛泽东鲜明地指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走中国工业化道路,这实际上已经包含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总结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深刻地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就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一个全局性问题提了出来。此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开,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改革开放,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就鲜明地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初,邓小平就明确指出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强调指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在改革开放时期更要加强党的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的体现,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党在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长期执政,要保证国家统一、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市场统一,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更好发挥党的领导这一最大优势”。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站在时代前列,顺应时代潮流和人民的愿望,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战略路线和方针政策。

  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就认识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是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前提。基于对近代中国国情的认识,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张,为中国革命制定了分“两步走”的战略方针: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中国革命继续发展,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由于这条路线和方针是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路线和方针,因而得到了中国人民的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团结一心,艰苦奋斗,最终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新中国。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的国情,制定了国家发展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符合中国当时实际的正确路线,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实践中得到了贯彻和实施,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认真分析了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作出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战略判断,并据此制定了用70年时间,分三步走,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战略规划,进而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这个战略规划和这条基本路线,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符合中国国情,得到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新征程。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不断推进党的建设

  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领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焕发出蓬勃生机,不断向前发展。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也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壮大与党的建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发展,中国共产党越强大。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这些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使其发挥统领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党的政治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强调党的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重大课题,主要包括七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把准政治方向,要坚守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坚守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二是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最重要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夯实政治根基,要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站稳人民立场,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四是涵养政治生态,要把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长期性的工作来抓,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五是防范政治风险,要始终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增强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才能更好地迎接风险和挑战;六是永葆政治本色,要以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坚决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使我们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七是提高政治能力,要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政治责任。只有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第二,注重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对于思想建党,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对于制度治党,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强调“党内监督制度要与不断完善和创新群众监督制度、舆论媒体监督制度、审计制度、法律监督制度、人大监督制度同步”。

  第三,坚持党的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突出群众路线教育,坚决反对“四风”,以“三严三实”要求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净化党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作风问题不仅事关党的形象,更事关党与群众的关系,我们党必须“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善始善终、善作善成,防止虎头蛇尾。让全党全体人民来监督,让人民群众不断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

  第四,党要始终站在时代前列,顺应时代潮流,做时代的促进派。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明显增加。我们要密切关注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准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保持战略定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抓住机遇,应对挑战,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时代发展潮流中把握主动,赢得发展。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国家开放大学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教授)

责任编辑:宗悦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