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
2020年08月27日 09: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27日第1998期 作者:胡赟

  李达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从一个坚定的爱国主义者,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用以指导建党、革命和建设实践。他始终不渝坚信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国革命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宣传研究作出了重要而卓越的贡献。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实践中,他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成为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

  走上马克思主义之路

  心怀爱国理想,矢志救国救民。李达,1890 年出生于湖南省零陵县一个佃农家庭,自幼目睹中国被列强欺凌,抱着爱国主义责任感和救国抱负走上求学之路。1909 年考入京师优级师范学堂后,他立志“教育救国”。但在实践中不得不放弃这一理想。受“大办实业,以利国富民强”思想影响,1913年至1917年,李达两度赴日求学,改学理工科,以求实现“实业救国”理想。在日本求学期间,他认识到,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教育和实业都不能挽救垂危的中国命运,但仍无法求得新的出路。他内心茫然,极端苦闷。

  参与组织救国斗争,选择马克思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李达看到祖国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新希望。他从日本报刊和相关书籍中了解十月革命的情况,接触到马克思列宁主义,初步树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心和对苏俄的向往。他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救国救民的新出路。1918 年 5 月,李达参与组织留日学生与段祺瑞政府的斗争,爱国运动失败后李达深切地觉悟到:“要想救国,单靠游行请愿是没有用的”“只有由人民起来推翻反动政府,像俄国那样走革命的道路。”此后,李达返回日本,放弃原来专业,专攻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认准救国真理,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从 1918 年 6 月至1920 年夏,李达研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许多经典著作。他深刻认识和理解了这一科学思想体系,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逐步完成了世界观的转变,从爱国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他系统地翻译了《唯物史观解说》《马克思经济学说》《社会问题总览》等重要著作。1919年的五四运动后,李达连续发表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目的》和介绍世界无产阶级政党及其活动的系列文章,宣传科学社会主义。至此,李达已成为马克思主义坚定的信仰者,热忱宣传马克思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正如侯外庐评价的,李达是“一位普罗米修斯式的播火者”。

  筹建马克思主义政党

  1920 年夏天,李达抱着“回国寻找同志干革命”的目的,到上海找到陈独秀,开始了创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实践。

  敢为人先,成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李达到上海前,陈独秀、李汉俊等人已开始秘密筹划建党,但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上的局限,处于不明朗阶段。李达以其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成为发起组重要骨干,推进了创建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的进程。1920年11月,李达主办《共产党》理论月刊,大力宣传列宁的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政党理论。他介绍十月革命的经验,探讨中国革命问题。毛泽东赞扬此刊物“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李达还参加发动工人阶级、帮助和指导各地建党的工作,为党的创建作出了特殊贡献。

  敢于担当,成为党的早期领导人。1921年2月,李达担任上海发起组的代理书记,全面主持党的发起组工作。为创建全国性的党,他联络各地早期组织派代表到上海开会,并负责党的“一大”各项会务筹备与组织。李达在这次大会上当选党中央领导成员,分管宣传工作,全力推进党的宣传工作。会后创建党的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15种马列主义著作,为当时共产主义者提供启蒙读物和教科书。同时,积极办学,为党培养革命力量。1922 年 2 月,李达和陈独秀创办了平民女校,为党培养了一大批妇女干部。后来又担任湖南自修大学校长,协助毛泽东把它办成党的干部培育基地。

  勇于论战,为党的创建提供思想理论基础。在建党时期,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主义”流行。李达认为,要建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就要坚决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中国能不能走社会主义道路”等问题,李达相继发表了《张东荪现原形》《社会革命底商榷》《无政府主义之解剖》《第三国际党(即国际共产党)大会的缘起》《马克思还原》等重要文章,对基尔特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以及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等思潮进行了批驳。李达凭借着自己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澄清理论是非,划清思想界限,辨明了马克思主义真理。

  李达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他在思想批判中捍卫马克思主义,在革命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构建作出了杰出贡献。

  专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

  李达的理论研究与学术工作是他参与中国政治实践的重要方式。他从事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著译、出版和宣传教育工作,都是围绕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问题,为中国革命和党的事业提供理论支持。

  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革命实际结合,构建指导理论。李达将马克思主义原著中的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用中国话语予以表达。1926 年 6 月,李达在《唯物史观解说》的基础上出版了《现代社会学》,系统地阐述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吕振羽评价说:“李达老师是我国有系统地传播唯物史观的第一人。”1935年,李达在《社会学大纲》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自然观和历史观“具有亲切的不可分离的关联”,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首次作为有机整体被完整、全面地阐述。1932年至1937年是李达的理论研究高峰期,完成了《经济学大纲》《货币学概论》等一系列著述。他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中国社会多个领域,为构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指导理论付出了艰辛努力。

  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新中国建设实践相结合,笃行科学真理。新中国成立后,李达先后担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坚持“要为人民办教育”。他同时抓思想改造和教学改革,实行“三位一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系统教育和科学研究。李达坚持一贯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学风,坚持真理,敢于同违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行为进行斗争,体现了一个忠诚马克思主义者的巨大理论勇气和党性自觉。胡乔木评价李达是“坚持真理、不屈不挠、身体力行、万世师表”。

  李达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应用和发展,经历了选择、信仰到践行的演进过程。他从爱国运动的实践中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传播马克思主义,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根本改造中国、建立新中国。他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保持为党和人民事业、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作贡献的自觉追求。他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真理与实践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的杰出代表。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YBQ053)和重大委托项目(18WTA06)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学院)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