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历史自信 打造赣州宋城文化精品
2022年07月11日 09:5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11日第2445期 作者:张艳国

  在国家支持原中央苏区振兴战略实施十周年之际,江西省宋史研究会作为全国第一家省级宋史研究会,落户“宋城”赣州,挂靠赣南师范大学,具有重要意义。它极大地展示了传承江西深厚历史文脉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积极彰显了借用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文化自觉和历史自觉,对于深入挖掘区域宋代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一、赣州宋城文化具有厚重历史底蕴和丰富精神内涵。

  宋代是中华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陈寅恪先生曾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邓广铭先生也认为:“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达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江西古称“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宋代历史文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理学两大学派的领袖朱熹、陆九渊,唐宋八大家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还有晏殊、杨万里、文天祥、刘恕、刘攽等,都在宋代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宋代也是赣州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与内地贯通的重要枢纽,其社会、经济、文化达到了空前繁荣,被誉为“全国三十大州之一”。北宋人余靖在《韶州新修望京楼记》一文中议论道:“唐、汉之西都也,繇湘、衡而得骑田,故武水最要;今天子都大梁,浮江、淮而得大庾,故真水最便。”所谓“浮江、淮而得大庾”,就是走赣江水系和大庾岭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使江西在宋代的交通地位提升,而且为赣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今天的赣州所保存的宋代古迹,是江西省最多、最丰富的,如保存完好的“国内孤品”宋代古城墙,开创于唐末、兴盛于北宋的通天岩石窟,巍峨壮观的宋代慈云塔,举世闻名的城市排水系统福寿沟,“江西宋代四大名窑”之一七里镇窑,以及著名的郁孤台、八境台、浮桥等,赣州也因此享有“宋城”“江南宋城博物馆”的美誉。这些都充分展现了赣州宋城厚重的历史底蕴。

  作为连贯宋代南北地域的重要枢纽,其时往来赣州的名人络绎不绝,给赣州留下了丰富的名人文化,如“铁面御史”赵挗、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孔子后人孔宗翰、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宋末三杰”之一文天祥等。同时,文人墨客在赣州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如苏轼的《〈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引》、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王安石的《虔州学记》、黄庭坚的《慈云寺》、李觏的《虔州柏林温氏书楼记》等。这些名篇佳作,充分彰显了中国古典文学的语言魅力、中国文化的风神韵味。而文化名人也留下了许多传承千古的佳话。例如,后人为纪念苏轼与阳孝本的友谊,建立了夜话亭;为纪念赵挗、周敦颐、刘彝和文天祥在赣功绩,军门楼前建立四贤坊;许多街巷也与宋代名人有关,如濂溪路、稼轩路、文清路、文山路等。这些人、事、物,都赋予赣州宋城文化丰厚的精神内涵。

  此外,古代赣州的城市建设为宋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城市布局在宋代已有明确的功能分区,城北主要是官署;城东沿贡江一带,主要是往来粤闽的港口码头和商业区;城东南主要是宗教文化区和厢兵驻扎区;城南主要是军事区,建有拜将台、辟有教场等;城西沿章江一带,主要是盐运及官府的专用码头;城中主要是居民区。城内道路系统完善,逐渐形成了以六街为主体的道路格局。具有前瞻性的城市布局,催化了赣州宋城文化形成,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内在支撑。

  二、大力推动赣州宋城文化发展,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题中之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赣州宋城文化既是江西的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又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今天的赣州,对于推动宋代江西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具有优势。一是宋代赣州文化遗存丰富。它既是宋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宋代江西文化繁荣的历史见证者,为研究宋代江西历史文化提供了翔实史料。二是研究力量得到充实和优化。多年来,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在宋代史学、文学、哲学研究等方面凝练了队伍,积累了力量。江西省宋史研究会的成立,必将形成一股学术合力,从思想、制度、经济、社会、文学、艺术等方面展开全面立体研究,深刻把握宋代江西历史文化的精髓和时代价值。三是赣州前期文化工程打下了很好基础。近年来,赣州市把旅游和其他产业相融合,不断丰富产品业态,打造宋城文化展示、商业、创意三大平台,建设宋城文化旅游核心区,这是对赣州宋城文化创新发展的有效尝试。

  有鉴于此,赣州完全可能深入挖掘、传承宋城文化,让千年宋城伫立在新时代文化发展的激流浪潮中,散发独有的魅力和绚丽的光芒,再次擦亮“宋城文化”金字招牌,打造江西宋代历史文化高地。

  三、努力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上作示范、当先进。

  创造性转化,即推陈出新;创新性发展,即创造新物,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机活力。随着赣州宋城文化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必将带来区域文化迭代升级。

  实现传承文化精神和创造时代价值紧密结合。将传承宋城文化融入当代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法治建设、文化创造、文艺创作、生产生活等方面,拓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现实载体。要形成宋城文化挖掘、保护、研究、传承的工作体系,深入挖掘宋城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使宋城文化展现出新的魅力和时代风采;宋城文化产业发展要融合宋代生活文化,将宋人四雅(点茶、焚香、插花、挂画)、酒肆、行旅、民俗、娱乐、商品等文化与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等业态全面融合,实现沉浸式文化体验供给,使人们在参与中丰富文化体验。

  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研究、阐释和利用文物、遗产的当代价值,更好地发挥其文化产业作用;同时,要注重统筹各方面力量,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实性、整体性。要以文物遗存拓展产业空间布局。一方面,充分利用赣州古城遗存拓展宋城旅游空间,将古城墙、郁孤台、八镜台、福寿沟、文庙以及六大历史街区作为宋城文化核心区来打造,同时辐射周边,构建全域宋城旅游格局。另一方面,突破时空束缚,注重与章水流域、贡水流域以及大庾岭古驿道文化对接,通过“三江六岸”“黄金水道”“赣粤运河”等项目打造,形成宋城文化产业的整体空间感与历史交互感。

  做到与当代社会相协调、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契合。在创新表达形式上下功夫,以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宋城文化推广开来、传承下去。一方面,使表达形式和传播渠道跟上时代发展。适应群众的文化需求、审美情趣、生活习惯,通过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各种形式,运用报刊、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各种载体,借助文化馆、博物馆、群艺馆、美术馆等各种机构,大力弘扬宋城文化,有效吸引群众、感染群众,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宋城文化熏陶。另一方面,增强人民群众的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营造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创新宋城文化传播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功能。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血脉,将宋城文化融入文艺创作中,进行时代性文艺创造,在题材、内容、形式和手法上与宋城文化全面融合,使宋城文化跟上时代潮流,融入时代发展,满足人民需求。

  找寻凝练特色与发挥优势的最大值。宋城文化产业打造应突出自身文化独特性,与开封、杭州等地宋城文化区别开来。历史的赣州是对接中原文明与岭南文明、海洋文明的咽喉锁钥,是海上丝路贸易最为繁华的商道与货物转运站。今天的赣州联动长珠闽,对接粤港澳,复现宋代赣州交通文明之繁荣,这就为宋城文化产业聚焦海上丝路文化挖掘,并在场景营造、品牌传达、企业建设、产品打造、配套要素等环节多层面、全方位深度融合,提供了新契机。同时,要以名人文化构建产业叙事体系,加强对赣州名人文化的挖掘与利用,推动名人文化与产业融合,赣州宋城不止有苏轼与八镜台、辛弃疾与郁孤台、刘彝与福寿沟等,还有更多丰富内涵值得拓展。

  (作者系江西省历史学会会长,南昌师范学院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