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台湾地区南宋史研究的新创获
2021年04月26日 10:3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4月26日第2154期 作者:杨宇勋

  目前,海峡两岸学界已有多部系统回顾20世纪宋史研究概况的专门著作。为避免重复,本文以21世纪台湾地区学术界的南宋史研究为考察对象,挂一漏万,求教于方家。

  家族与地方社会史研究

  迈入21世纪以来,南宋家族研究沿袭了20世纪90年代的趋势,取得了较大进展。在陶晋生的论文集《北宋士族:家族·婚姻·生活》(“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2001年版)中,南宋史所占比例尽管较低,但该书关注宋朝士族的社会流动、宦海仕途、家族维持、婚姻网络、交友网络,也着眼于士族妇女研究,尤其着重于科举与社会阶层流动的关联性研究。游惠远《宋代民妇之家族角色与地位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从社会与法律入手,考察民妇的家族角色、社会地位、守节、再嫁、从事行业等议题。朱开宇《科举社会、地域秩序与宗族发展——宋明间的徽州(1100—1644)》(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4年版)横跨朝代,关注徽州宗族发展,着眼于科举仕宦与地方秩序。黄宽重整理成果而付梓《宋代的家族与社会》(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版),其时代集中于南宋,讨论墓志史料与家族历史,以家族兴衰、科举与宦途、人际网络、地方公益、经济活动议题为主,并以四明三个家族、江西两个家族为例进行个案研究。林春梅《宋代家礼家训的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认为,家礼与家训是宋代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工具,而宋代是家礼与家训发展的关键时代。蔡哲修《宋代吉州士族与地方社会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讨论吉州士族起家类型、联姻网络、人际关系、教育学术等议题。该书论述翔实,但与相关家族研究的对话略显少些。

  妇幼史方面,徐秀芳《宋代士族妇女的婚姻生活──以人际关系为中心》(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梳理士人的妇德观、妇女与娘家的关系、已嫁妇女与家人互动、妇人寡居、妇人再嫁等议题,包括他者认知与己者处境两部分。洪幸珠《宋朝儿童收养》(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先讨论两宋收养法令的改变,进而说明收养家庭的责任、在灾荒时期收养的情形、官民之间的角色。

  灾荒史方面,张志强《宋代对蝗灾的认识与回应》(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先统计宋朝蝗灾分布情形,进而观察宋人对于蝗虫的认识与捕蝗的方法。杨宇勋《先公庾后私家──宋朝赈灾措施及其官民关系》(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版)认为恤民仁政是宋朝的祖宗家法,安邦定国的统治策略。宋朝赈荒措施成就斐然,某种程度上开世界风气之先。

  政治、军事与制度史研究

  蒋义斌《史浩研究——兼论南宋孝宗朝政局及学术》(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讨论史浩在孝宗朝所扮演的政治角色与学术建树。张维玲《从南宋中期反近习政争看道学型士大夫对“恢复”态度的转变(1163—1207)》(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认为宋孝宗通过近习与御笔,达成其专断统治,道学型官僚则反对近习,与皇帝之间出现紧张关系,孝宗为南宋中晚期近习的制造者。彭慧雯《宋代幕职州县官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1年版)说明幕职州县官的历史渊源、制度变迁、出身经历、统治功能等方方面面。黄宽重《政策·对策:宋代政治史探索》(联经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版)汇集其相关论著,讨论官方与地方势力的政治运作、地方利益者的兴衰。王明《南宋宰相群体之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讨论南宋宰相的职权变化、家世背景、任罢原因、六大权相兴衰等议题。林煌达《礼遇与知止:宋代闲散与不适任官员》(新学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版),研究了闲散官制度的设置目的与具体手段。梅哲浩《南宋宗室与包容政治》(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7年版)借用刘子健的理论,讨论宗室制度及其特权。

  法制史方面,黄宽重编《宋代社会与法律——〈名公书判清明集〉讨论》(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版),结集宋史研读会的成果,关怀的议题有:立继继绝、士人犯法、罪犯人权、婚外情、妇女婚姻、请托关说、女使诉讼、科配市买、经济犯罪、田宅典卖、均役、弓手、墓地诸面相,许多议题探讨相当深入。黄纯怡《宋代刑罚修正之研究——以盗贼重法与左教禁令为中心》(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认为宋朝律令加重了对盗贼与左教的惩处,但实际上并未太过严厉。李如钧《学校、法律、地方社会——宋元的学产纠纷与争讼》(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6年版)以长时段考察宋元两代的学产纠纷与地方社会之关系,并对宋元学产制度的共同性与差异作出解释。

  军事史方面,刘川豪《南宋高宗朝宋金水战(1127—1162)》(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分析了明州之战、海上避难、太湖之战、黄天荡之役、胶西之役、采石之役,发现南宋水军较金人优秀,是南宋转危为安的关键因素之一。

  经济与财政史研究

  杨宇勋《取民与养民:南宋的财政收支与官民互动》(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2003年版)指出南宋的收支承袭北宋而来,也有不少新的做法,如调拨性税目(经总制钱、月桩钱、版帐钱)、折帛钱,并关注取民的形式、完税纳粮的程序、惠养黎民的措施、互动与反应,以及纳税流程、揽户、公共建设、税务越诉、税令宣达、税务时间等议题。雷家圣《宋代监当官体系之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讨论监当官在财政、专卖、官营事业中的角色与其影响。

  梁庚尧《南宋盐榷──食盐产销与政府控制》(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0年版)研究南宋各盐区,指出南宋盐法之变化本质上在于地方与中央的财源划分,对盐户和盐商的境遇也有所讨论。韩桂华《宋代官府工场及物料与工匠》(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讨论工场组织、物料来源、工匠来源等,认为宋朝官府工场对经济发展具有贡献。雷家圣《聚敛谋国:南宋总领所研究》(万卷楼图书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版),关注总领司与制置使的竞合关系,认为总领所主要功能为监军与理财。

  宗教、文化与文献研究

  宗教信仰方面,黄启江《一味禅与江湖诗:南宋文学僧与禅文化的蜕变》(台湾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讨论南宋诗僧与文士的交流情形以及两者在出世与入世方面的相互影响。作者另撰《无文印的迷思与解读:南宋僧无文道璨的文学禅》(台湾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续前书所论,以道璨为个案,深入探究文学僧与文学禅的历史意义。王年双《洪迈生平及其〈夷坚志〉之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0年版)对《夷坚志》的学术价值进行了拓展,呈现当时的士庶文化与生活写照。刘志鸿《宋代的祠庙与祠祀——一个社会史的考察》(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研究祠庙。宋朝将祠庙纳入国家祭祀体系,但不少士大夫仍批判祠祀活动。刘祥光《宋代日常生活中的卜算与鬼怪》(政治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汇集多年成果,对卜算和风水等风靡一时的两宋民间信仰及相关习俗作了梳理。徐尚豪《宋代的精怪世界:从传说表述到信仰生活的探讨》(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2年版)讨论宋代的神灵世界,指出宋代精怪传说内容庞杂,反映了庶民的观念与生活,而其用意则在于以精怪作祟约束人们的行为。

  文化生活史方面,侯迺慧《宋代园林及其生活文化》(三民书局2010年版)以园林发展为研究特色,并讨论宋朝士人文化。汪育正《从〈剑南诗稿〉论陆游的饮食生活》(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6年版)透过诗词来讨论饮食文化,亦讨论士庶食物、饮品、养生等议题。施静宜《南宋文人饮食文化之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6年版)指出南宋饮食文化继承北宋而来,文人饮食影响后世深远。

  文献方面,游秀云《宋代传奇小说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07年版)讨论历史、爱情、志怪、侠义、宗教、公案、社会写实等类型传奇小说。陈怡薇《台湾公藏宋版调查研究》(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20年版)普查台湾公家机构所藏的宋版书,并介绍各版本的价值。

  台湾地区的宋史学者很少专注同一领域,但是祠庙鬼神研究比较特殊,有刘祥光、沈宗宪、廖咸惠、张志强等人长期专注于该领域。另外,还有一些论著,内容兼具以上几个领域,如王明荪《宋史论文稿》(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20年版),对于王安石思想、汴京建都的规划与形塑等,有其独到的视野。台湾曾经有几次整合研究的尝试,譬如21世纪初出现家族研究热潮,两岸学者也曾携手合作,然而之后热潮退温。“唐宋社会变迁——以组织、秩序为中心的讨论”计划,成果虽不错,但团队研究却难以持续下去。

  (作者系台湾中正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