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是人类的生存环境、发展环境、寓居环境。人类只有与自然建立和谐共生的内在联系,才能为人类的生存、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提供必要、积极的环境条件。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既是人类恒久思考的历史性话题,更是当代人类社会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既关涉源自生命本身的直接探问,也关联于由一定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人对自然的理论回应和实际作为。当代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是在工业文明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标的发展模式下,由人对自然的技术性开发、利用所造成的一种危险后果。这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支撑、技术理性为指导的,人类社会活动方式和改造自然模式所引发的自然对人的负面回应。因此,我们要深入认识科学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扮演的角色、发挥作用的方式,促进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
科学技术失范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是一种生态文明的理念,是对工业文明的纠正与超越。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发展,与科学技术的产业化密不可分。无论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及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工业革命,还是以电力的发现、电器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或是以原子能的发现、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的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及其应用都是工业文明的核心要素、生产力依托及发展动力。工业文明的内核是机械文明,表现为机械化大生产对手工业生产的替代。机器化大生产催生了以前几个世代都无法达到的社会生产力,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
科学技术是以劳动工具的要素进入社会生产之中的,其价值内涵本应由劳动者所引导。科学技术本身并不必然会成为破坏人与自然关系、造成人与自然对立的直接原因。但是,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长,其本身具有了观念属性,形成了一种为人们广为接受的工具理性意识。工具理性要求生产程序化、追求效益最大化,有利于满足人类改造自然的感性需求。但是,工具理性内在与价值理性的天然对抗,造成了科学技术的价值失范,使科学技术成为一种破坏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力量。另一方面,以往先进的科学技术通常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所掌握。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式运用,带来了人们对于工具理性的认可,造成了人们对于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的偏狭理解。为应对这一问题,我们要实现对科学技术的正确价值引导,实现对科学技术的合理应用,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随着环境危机等人与自然之间紧张关系的持续呈现,人们的危机意识映射到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层面,开始深入研讨现代科学技术的失范现象,即现代科学技术自身的价值负载及其价值引导问题。技术的价值负载说,是技术实在论内蕴的理论内容;而技术的价值引导,则是技术工具论的理论内容。在一定意义上,这本是两种互相冲突的理论路向。但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既具有塑造社会共同价值的功能,也是受主体引导的一种工具性活动。因此,这两个方面的问题都要作为理论反思的内容,进行深入研讨。
积极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既是一种实践道路,也是一种共同价值引领与遵循,是应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时代智慧。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需要对先秦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自然观进行吸收和发扬。回顾中国思想史,无论是先秦时期儒家、道家、墨家的道德论与天道观,还是秦汉时期的王充,魏晋时期的郭象,宋明时期的张载、二程、朱熹、王夫之等人的自然观,都具有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深刻阐释和论证。其中,荀子的“财(裁)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王夫之的“体天于心以认之”等观点,都突出表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内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价值意涵。此外,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还可以借鉴国外未来学中“增长的极限”、环境伦理学中“大地伦理”等思想观念。
关于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价值内涵,最为直接的思想内容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观点。马克思将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视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的统一。恩格斯认为,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需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体现了社会关系在解决人与自然关系方面的基础地位,体现了社会价值在塑造人与自然关系价值方面的范导作用。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视野,是一种社会历史观念,是立足全人类共同利益的一种自然理解,为当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思想资源。
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生态价值。如果说,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的原因,在于工业文明背景下人对自然的片面挖掘、改造和利用,在于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对于人的改造活动的支撑。那么,对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消极批判,就将成为走向生态文明、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主要的现实和理论进路。但是,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科学技术时代,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相伴而生,成为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新型模式,解决全球性问题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等时代问题,引领发展的重要动力。因此,对科学技术采取积极的批判模式,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塑造生态文明方面的作用,成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基本进路。
为此,我们要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浪潮中,充分挖掘和发挥科学技术自身的生态价值,在科学技术的自主创新中促进其生态化发展。要使技术本身负载生态价值,发挥其生态功能。以绿色技术推动绿色产业、绿色经济的建设和发展,使科学技术成为推动人类社会探索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强力支撑。挖掘科学技术自身的生态价值,要提高科学家、技术专家和企业家的生态意识和社会意识,增强其在科学技术创新中的责任意识。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与应用中,有关各方既要追求真理、尊重规律,也要具有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担当,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力量。
(本文系教育部新文科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哲学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研究与实践”(202108001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